+音 | 人在山里,梦在海里,被奥运会15岁冲浪女孩燃到了!

+音
+ 订阅

+音 | 人在山里,梦在海里,被奥运会15岁冲浪女孩燃到了!

00:00/00:00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从四川大凉山,到训练冲浪的海南,距离超过一千公里;到巴黎奥运会冲浪的赛场塔希提,则超过一万公里。

距离不能阻挡热爱,年仅15岁的中国冲浪运动员杨思琪,9岁接触冲浪运动前,甚至没见过海。这位从大凉山“石榴之乡”走出的“小孩姐”,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杀进女子组16强。

这是中国冲浪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从大凉山出发,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赛场,6年时间,杨思琪完成了一个大山女孩拥抱大海的故事

1

巴黎奥运会冲浪项目女子第二轮的比赛,从北京时间7月29日凌晨1点开始。

身着蓝色衣服,头戴红色头盔的14号中国选手杨思琪,再次带着自己的冲浪板,冲向了南太平洋。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杨思琪率先冲向等浪区,准备抢浪。

在巴黎奥运会的48名男女冲浪选手中,杨思琪是年龄最小的,但她却表现得异常勇敢无畏,给很多外国选手与解说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终,杨思琪以8.67分的成绩,战胜秘鲁选手阿吉雷,晋级女子16强。

展望接下来的比赛,她说:“享受比赛,每一轮比赛都发挥出来。”

2

在大洋彼岸的四川,杨思琪的母亲陈朝菊在家中时刻关注着比赛情况,“心里还是紧张,今天风浪有点大”。

陈朝菊回忆,女儿9岁那年,向练摔跤的舅舅,表达了想学习跆拳道的愿望,本以为舅舅会介绍她去学,没想到,舅舅却推荐她去了帆船队,没过多久,她就开始学习冲浪。

幼年杨思琪。受访者供图

幼年杨思琪。受访者供图

教练罗洋回忆:“2017年,杨思琪到四川省邛海水上运动学校学习帆船,当时就发现她和同龄女生相比,身体素质很好,动作也很流畅有力。”

杨思琪和妈妈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杨思琪和妈妈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2018年,国家冲浪集训队正式成立,开启了向奥运进军的步伐。帆船训练了大约一年时间后,由于身体素质较好,平衡能力强,胆量也大,教练建议杨思琪转为学习冲浪。

杨思琪说:“当时不知道冲浪是什么,对这个项目没有任何概念,见都没见过。”

其实,在她接触冲浪运动之前,她甚至还没见过大海,第一次见到大海,还是在海口的训练基地。

而她第一次见到有人冲浪,是住在海边的俱乐部时看到海里有爱好者在冲浪,“觉得他们太酷了!”

杨思琪与教练罗洋在比赛后交流。

杨思琪与教练罗洋在比赛后交流。

杨思琪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进行早操和体能训练,下午投入专业冲浪训练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技术动作,并积累经验,被海水腐蚀成黄色的头发,晒得黝黑的皮肤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天训练结束后,她还要撰写训练日记、分析技术视频,或者加练,用以提升技术。一周七天,只有周日才能稍作休息。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杨思琪参加了2018年至2023年的全国冲浪锦标赛,并多次获得全国冠军。

3

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运动员?这个问题在杨思琪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杨思琪说:“并不是因为我是农村的,需要练体育找一条出路,而是因为我喜欢体育,父母也尊重和支持我的选择。走这条路确实很苦、很累,但是因为我喜欢它,所以再苦再累我都没有想过放弃。

她的坚持不懈,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执着追求,更是对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精神的生动诠释。

在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中,她不仅圆了自己的奥运梦,更为中国冲浪运动开创了历史新篇。

采访中当被问起收获时,杨思琪只是单纯地回答,“见了很多不同的海、冲了很多好浪”,被拍下浪底后又笑着浮出来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冲浪纯粹的热爱,这份热爱超越了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驱使着她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让她在波涛汹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出璀璨的华彩。

在这个阶段,她不用去思考日后会是成为一代名将、独星闪耀,还是会泯然于人类群星之海,只需要不断地对自己尚未到顶的上限发起冲锋。

看向天空时不会觉得那是一切的天花板,只觉得天高海阔、无不可行。

她说:“我很喜欢被浪卷在中间,从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到冲出海浪的感觉。”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综合封面新闻、极目新闻、新华社、Vista看天下、湖南日报等

【整合】毛帅楠

【主播】张轶凡

【录制】黄泽伟

【图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