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越秀区红色研学季
发布“五条红道”红色精品研学路线2.0
推出结合了上海、龙岩红色文旅资源的
升级版的五条红道
此前为大家介绍了
工农青革命红道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红道
毛泽东伟人足迹红道
本周,我们漫游
周恩来伟人足迹红道
共同探寻红色印迹
红色地标(越秀)
01
杨匏安故居
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的理论家和史学家,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杨匏安旧居,又名“泗濡书室”,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香山县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杨匏安在广州的主要居住地,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重要活动据点。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 116号
02
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
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办公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1926年秋,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领导黄埔军校及国民党革命军的共产党特别支部,并派遣共产党员到军校和军队工作。
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工作机构,对领导武装斗争,促进革命运动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万福路190号
03
文德楼
文德楼,为近代带阳台的“洋楼”式建筑。1925年,中共广东区委租赁文德楼的部分房子给工作人员居住。周恩来、邓颖超住文德楼3号二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二楼,李之龙等住4号二楼。
文德楼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在广州的为人所熟知的主要居所,在越秀区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1999年,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德东路21—27号(单号)、文德楼1—8号
04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1924年,中共广东区委员会迁至此地,三楼为党的办公室,二楼为青年团的办公室。中共广东区党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区委,它开创了中共军事工作和监察工作的先河,管辖范围有两广、闽南等地。
1924年9月初,周恩来回到广州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员长。次年初,陈延年接任,改称书记。彭湃、张太雷、邓颖超等曾在此办公。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194-200号
05
广东咨议局旧址
广东咨议局旧址建于1909年(宣统元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坐北朝南。1910年(宣统二年),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72人,多属守旧派。
广东咨议局成立至1911年12月22日结束,共存在两年两个月,提出并议决各项议案127件,包括法规、财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广东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27年1月,国民党中央北迁后,这里一直成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在地。广州解放后,1958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此建立。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2号大院之二内
周边餐饮
01
顺得来
顺得来作为老字号,这里有正宗的顺德美味,特别是做鱼的这件事上一直都很在行。山泉水灼无骨鱼是他家招牌,蝴蝶装的鱼片,肉质鲜嫩清爽,原汁原味十分弹牙。
02
广州大厦龙威殿中餐厅
作为广州大厦的中餐厅,龙威殿深受酒店房客以及周边街坊的喜爱。坐落于广州大厦三楼,似是隐藏在古粤皇宫腹地的一处宁静之所。龙威殿中餐厅是酒店的特色餐厅之一,集地道粤菜、新鲜海鲜、精致料理、各类甜点于一体,满足您的味蕾享受。
03
惠福美食花街
惠福美食花街毗邻北京路步行街,集聚了广府特色小吃、岭南特色家常小菜以及东南亚风味等各类型饮食店铺,是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体验“食在广州”的必到之处。
04
广州宾馆得云宫餐厅
享誉盛名的广府地道茶居得云宫焕新升级,位于广州宾馆25-26层,能够俯瞰珠江一线的绝佳景致。得云宫以“丝竹绿”为主题色,现代时尚风格还原了老广州传统街巷风貌,岭南星级名厨臻选上好食材,以海纳百川的粤菜文化精髓,演绎地道广府滋味,呈上地道粤式美馔与点心佳肴。
05
陶陶居
陶陶居,始创于光绪六年(1880年),是广州家喻户晓的百年粤式茶楼,1993年获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8年经国内贸易局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
陶陶居一直坚持以传统手工加上优质食材,展示粤式点心文化,还原粤菜最纯正的味道,旨在为食客带来最地道、最美味的口感体验。
06
小炳胜
小炳胜创立于2015年,从食材到技艺,从技艺到味道,不断打破自我桎梏,以创意控场、诠释传承,用岭南老派中新潮的文化活力,点亮属于年轻人的味觉灵感。“食过返寻味”,将传统粤菜带入新时尚美食领域,成为你心心念念的一道“小炳胜”。
07
粤·向群饭店
粤·向群饭店始于1989年,凭借着地道的粤菜风味俨然成为了老广心中的粤菜馆子标杆。
首创的招牌菜始创葱油淋鸡,多年来一直坚持采用180天的清远走地鸡,皮爽肉嫩,人人称赞。让人久久难忘的豉味酿炸面、鹅肠中的佼佼者豉油皇鹅肠等等,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老味道,除了极致的新鲜与正宗,也唤醒老广们对传统粤式美馔的记忆。
08
美荣汤粉店
美荣汤粉店开店20多年,无论去到哪里,始终有一群最忠实的粉丝跟随着。环境升级后的店面也变得更大,店里面的位置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紧张。
食材井井有条、简单有序摆放在案板上,即点即煮。用骨头熬制的汤底加入“生猛”海鲜大火加热,味道更加鲜甜;海鲜简单的白灼最大程度保留了它们的原汁原味,更能尝出其鲜。
周恩来伟人足迹红道
还拓展到上海的
多个红色地标
↓↓↓
红色地标(上海)
01
周公馆
周公馆是一幢19世纪20年代初建造的一底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式花园楼房,小楼前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小花园,三面环树,景色怡人。一楼是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卧室、会客厅和餐厅。二楼是外事组人员的办公休息地。三楼是董必武和办事处人员的办公室及卧室。
虽然周公馆从设立到结束仅持续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影响,发展壮大了爱国民主力量,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起到促进作用。
02
杨树浦码头
杨树浦码头和黄浦码头分别位于秦皇岛路西侧和东侧,和汇山码头连在一起,是黄浦江下游的重要码头。为寻求救国真理,从1919年起两年间的赴法勤工俭学热潮中,全国各地赴法青年达1600多人,而从杨浦踏上赴法之旅的有560人。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等197人在此开始他们的赴法之旅。
03
中共四大会址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
20世纪30年代,中共四大会址所在的石库门房屋毁于日军侵华炮火。1987年,有关部门明确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为会议遗址。
04
淞沪铁路天通庵站
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又称吴淞铁路,始建于1896年,沿线设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等八个站。天通庵站是上海的战略要点,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海军特别陆战队一小分队,由天通庵路、横浜路越淞沪铁路冲入宝山路,驻西宝兴路附近的中国保安队开枪射击,打响了“八· 一三”事变的第一枪。中国守军坚守阵地与敌交战,敌不支,弃尸而逃。
05
礼查饭店
中国证券博物馆,原系浦江饭店,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创办于1846年,1857年迁至现址,1907年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
该建筑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大体可分为黄浦路楼、金山路楼、大名路楼、中楼和孔雀厅五大部分,总建筑面积16563平方米。
06
北成都路丽云坊
北成都路丽云坊(今成都北路741弄54号)是1928~193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所在地。
1928年1月,周恩来担任临时中央组织局主任,并在中共六大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丽云坊二楼后楼即当年周恩来办公处,他几乎每天都来此处处理工作。一楼则先后住过组织部秘书恽代英和陈潭秋等人。中组部干事黄玠然和夫人杨庆兰为房东。
07
四川北路永安里
四川北路永安里,即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所处地段人口稠密,流动频繁,热闹繁华,便于隐蔽。
1928年,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工作的黄玠然,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此建立一个中央开会联络的机关。黄玠然夫妇及其父母居住于此,掩护机关。中央领导同志曾在这里阅办文件;周恩来、罗登贤、李维汉等都曾到这里开会,布置具体工作;陈独秀和郑超麟也曾来过这里,商量工作。现旧址用作居民住宅,不对外开放。
08
中华艺术大学
中华艺术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艺术类大学,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在中国左翼文化运动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它是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美联)、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摇篮,1930年2月和3月,相继在这所大学成立了时代美术社和左翼作家联盟,以无产阶级戏剧为旗帜的上海艺术剧社也在这里举办过戏剧讲习班,一时之间中华艺术大学成为当时左翼文化活动的中心,由此,拉开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序幕。
09
上海大厦
至今已有90年历史的上海大厦,犹如外滩的一块瑰宝,属外滩14栋近代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之一,曾经拥有上海最高的观景餐厅,最早楼内的停车场,熙熙攘攘的外白渡桥是她的姐妹,共同构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时至今日,上海大厦仍然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
10
新闸路经远里
新闸路经远里,即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1928年至1929年,这里是中共中央军委的重要办公与开会地点之一。
中共中央军事部(也称军委),是中共中央领导军事工作的重要机关,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在上海诞生。在尖锐复杂的环境中,中央军委对武装工农、举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广州越秀发布”往期推文、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发布
编辑:董俊毅
校对:蒋锦彤
责编:刘思铭
编审:詹苹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