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勇闯无人区’的历史,我们不见得一定要看到多远的星辰大海,在深圳,只要推开窗,一片最具前景的低空经济‘无人区’就近在眼前。”
8月2日,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同一天,由鹏城实验室和未来移动通信论坛联合主办的2024数字低空大会在深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结束了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发言后,马不停蹄赶到数字低空大会现场,以《打造低空经济的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表示,有别于商业航空,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和高复杂度的低空飞行活动不能用传统模拟和人工方法管理,必须使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法去操作。
低空技术将运输方式从过去的二维平面升级到三维立体,不仅是未来经济的重大增量,也将为民众生活、工作带来新范式,想象空间巨大。
沈向洋表示,航空飞行器面临的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的问题,源自低空经济的四个特性:异构系统、高密度、高频次和高复杂度。“每家的飞行器都不一样,并不是都配备自我避障功能,这给安全方面带来很大挑战。”沈向洋举例,“今天,在深圳天空同时在线的只有几十架无人机,但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应该想象同时有10万架无人机在线的场景。”
低空活动具有强大的数字原生性,低空的运营环境、飞行器、空域、航路、交通规则和飞行管理都需要在数字空间处理。当前传统航空领域的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信息化工具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低空对数字化、智能化能力的要求,低空经济呼唤一个统一的数字基础设施。
统一基础设施如何建立?沈向洋指出,要建基础设施首先要建四张网:一是“设施网”,配备起降站、能源站等配套物理设施满足飞行运行、保障、应急等公共设施需求。二是“航路网”,建立共享数字空域,满足空域与航路规划、飞行管理与服务需求。三是“空联网”,清楚知道无人机在哪里、状况如何,满足精细感知和可靠通信需求。四是“服务网”,满足职能监管、安全要求和业务运营、应用需求,把信息给到用户。
“四张网统一于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中,今日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布了先锋版,正式版本1.0计划在今年11月22日发布。”沈向洋介绍道。统一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帮助政府空管“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低空飞行器,让运营企业“敢用、能用、好用”低空区域,赋能飞行器“敢飞、能飞、好飞、安飞”。
2024数字低空大会以“筑牢数字底座,助推低空发展”为主题,汇聚民用航空、无线电、信息通信技术(ICT)及低空应用领域专家学者,聚焦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需求、空地智联技术标准等议题分享洞见,探讨如何为低空经济发展赋能。
延伸阅读>>>
【撰文】张秉仁 马芳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