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双向赋能,中山文化惠民出新出彩

南方+ 记者

夏收时节,稻浪飘香。在中山市三乡镇桥头村,连片的金黄稻浪起伏绵延,稻田玻璃书房里,不少游客安坐一隅静静阅读,点上一杯咖啡或清茶,慢赏田园风光与浓郁书香交融之美。

书香伴稻香,这幅如诗如画的丰收场景,成为中山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最好见证。

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近年来,中山创新打造系列文化服务品牌,通过开展接地气、受欢迎的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推动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全面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凝聚文化文艺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

文化惠民

全年开展百场公益电影惠民活动

请老百姓看一场电影,是中山文化惠民的温情表达。

今年6月15日至16日,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连续上演两场,这也是中山2024年文化惠民系列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

粤剧《张九龄》生动再现了南粤先贤、唐朝名相张九龄开辟梅关古道,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传奇,获得了中山市民一致好评。“剧情好、演员唱得好、舞台布景也好,故事主题很宏大,很感人,希望中山能有越来越多这样高水准的文艺演出。”15日晚,中山市民张晓媛观影后表示。

从今年4月至11月份,中山市委宣传部在全市组织开展百场公益电影惠民活动,彰显“龙腾伶仃洋 光影耀香山”主题特色,广泛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代表,以及环卫工人、新就业群体等各行业一线劳动者走进电影院,让群众在光与影的艺术之美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全年开展百场公益电影惠民活动。

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中山共开展了43场观影活动,参与人数超3500人。

“通过现场观影,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文艺名家的故事和精神。”“中国好人”、中山市东区街道关工委委员李克认为,要用文艺作品为中山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作为‘中国好人’,他将汲取电影文艺作品中的能量,丰富自身,更好地服务中山高质量发展。

中山每百万人口电影院数居全国第九。近年来,中山市委宣传部以文艺志愿服务、电影公益惠民等工作为抓手,注重提高文化惠民的普及度和覆盖面,让文化惠民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中山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持续走深走实,并打造了“万福万联进万家”“我舞我美中国舞”等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以高质量文化服务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2023年,中山市在150个行政村放映1800场次电影,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各类电影精品佳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阵地放映播放,并结合电影内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拓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文化入村

厚植乡村基层文化土壤

文人墨客与美丽乡村,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山南朗“冲口作家村”提供了一种答案。

4月19日,中山市作家协会向冲口村授予“冲口作家村”牌匾。一个多月后,稻叶飘香的冲口村迎来了30多名文人雅士。这批作家特地来参加“田园诗韵 南朗之美”——“冲口茶台”文学沙龙暨端午诗会活动,漫步冲口,聆听村里的历史故事,诵读诗词、弘扬国韵,共寄端午情思,展现文艺风采。

4月19日,中山市作家协会向冲口村授予“冲口作家村”牌匾。

6月1日当天,中山市作家协会第一批“驻村作家”正式亮相,南朗街道冲口村党总支部书记梁赐明为驻村作家们颁发了“驻村绿卡”。此后每个周末,都将有两名作家驻扎在冲口村,撰写驻村日记,进行田野采风,为村民解答写作难题。

“冲口作家村”,是中山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鲜活切面。文化育村,是中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笔。从“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到“稻田音乐会”“村晚”“村BA”等特色活动,都是中山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生动实践。

在厚植乡村文化这一维度,中山牢牢抓住了人才这个关键点,鼓励支持文化人才扎根基层。除了南朗冲口作家村之外,小榄镇也创新实施了“文化村长”结对指导模式,聘请骆培华等8名书法、曲艺、美术、舞蹈、摄影等文化领域名家担任“文化村长”,为社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激活乡村资源。

在推动文化文艺“进校园”方面,中山策划了“龙腾香山恰少年 文艺名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组织文化文艺领域特聘人才、文艺骨干与广大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诗词吟诵、好书共读、主题研学、民乐戏曲、声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文化形式,着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感受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建强校园文化阵地。

此外,中山不断加大力度,为基层文化建设架好支撑点,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打造文化育村品牌,例如组织广东香山粤剧团与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学院深入农村(社区)开展“香山之夜·粤剧文化市集”活动,以“沉浸式”粤剧文化体验吸引群众参与,营造浓厚粤剧文化氛围。

讲好中山故事

展现“百千万工程”新成果

文艺作品,是讲好“百千万工程”故事的重要载体。

在扎实做好“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工作的同时,中山积极引导支持文艺工作者围绕“百千万工程”主题进行创作。例如在中山市2024年文艺精品扶持申报通知中,明确将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制造业当家等主题作为重点扶持方向。

系列扶持举措带动下,广阔乡村土壤,滋养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围绕唱响“百千万工程”这一主旋律,中山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报告文学《一线驻村手记:厚土·乡情》《客家魂:中国白企村人文图谱》等立足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乡村蝶变背后的时代精神。

广阔乡村,成为文艺创作者最好的滋养土壤。图为中山五桂山桂南村。

此外,中山还启动了“艺起乡村行 助力百千万”短视频大赛作品征集活动、美文大赛征文、“聚焦百千万 美丽中山行”摄影展投稿征集等活动,打造文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社会平台。

以点带面,串珠成链。除了鼓励文艺作品创作之外,中山还积极展示传播中山及广东“百千万工程”新成果。例如在首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的《“伟人故里美丽中山”全国摄影大展》展区,诸多围绕新时代以来中山发展建设成就创作的优秀摄影作品被精彩展出。

又如“中山市乡村振兴主题美术创作暨优秀作品巡回展”,以美术作品展现中山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成就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崭新面貌,为美丽乡村提供了文化滋养。“绿美广东”广东省第八届中国画作品展的111件入展作品,聚焦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步,中山市委宣传部将持续深入推动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活化香山文化资源,通过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以文艺赋能在中山大地绘出“百千万工程”的壮丽图景。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孙虹 杨超

编辑 卢子衡 钟时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