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6所学校(园)申报项目获评市级典型案例

南方+ 记者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区各学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珠海市委教育办组织开展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活动。6所学校(幼儿园)申报项目获评“典型”!

为成功获评珠海市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的学校(幼儿园)打call!(可多选) 1.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2.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都师范大学伯牙幼儿园 3.香洲区凤凰小学 4.香洲区云峰小学 5.珠海市南水中学 6.珠海高新区金凤小学 提交

前期,珠海市委教育办组织开展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评审,8个项目获评珠海市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具体名单如下:

8个项目获评珠海市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如何创新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来看看部分典型案例,共同探索教育评价改革新路径。

《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增值性评价案例

申报单位: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信息技术》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传统课程评价主要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依据,忽略了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性。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尝试采用增值性评价,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以学生个体进步作为评价标准,挖掘学生学业进步因素。

珠海一职Excel课程阶段性评价数据。

知识技能评价——

阶段性“知识积累”成长

为减少因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这种统一的成绩评价标准造成学生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每周3课时,每2-4周一个专题的安排,采用增值性评价,以量化的形式分阶段动态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并充分考虑课程内容、难易程度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以阶段性考核成绩来判断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但不排名次,仅衡量学生不同阶段成绩的变化,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

学习态度评价——

阶段性“行为习惯”成长

学生非知识、非技能类的学习品质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予以引导、培养和提升。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学校增加了对学习态度的评价,通过累计积分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分涵盖劳动参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班级奉献,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定。这种评价方式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而非单纯追求分数。

纵向评价法和多维度评价策略相结合,不仅让学生见证自我成长,增强学习自信,在考证参与度和通过率上都有了显著的成效,而且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增强了师生双方的成就感。

基于立德树人导向的初中历史学业质量评价设计与实践

申报单位:珠海市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

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调查发现,初中历史学业质量评价存在传统观念主导,“重知识轻情感”、评价手段落后及教、学、评不一致等问题,同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意志力薄弱。为此,香洲区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探索新的历史学业质量评价方案,并已初步积累一些实践案例。

研发基于立德树人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

借鉴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初中历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涵盖知识能力、核心素养、思维层级三大指标。纠正了以往“重知识轻素养”的弊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评价工具,以提升评价体系的公信度和效能度。

构建基于学业质量评价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

基于评价体系研发后,香洲区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凸显了学生在学业质量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位回归到学习过程、课堂教学。

基于立德树人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设计

从五个方面探索出初中历史学业质量评价设计路径:

1.深入挖掘名人故事。如香洲区2022年中考模拟试卷第32题通过精心选择的材料展示聂荣臻早年个人思想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2.引入地方历史资源。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促使教师关注地方历史资源,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感和正确价值观。

3.营造特定历史场域。

在初中历史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命制过程中,营造特定的历史场域和历史细节,通过问题深化学生的思维提升和情感体验。

4.注重知识拓展迁移。

在初中历史学业质量评价中引入一些当下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自身的知识去解答现实问题。

5.凸显“五史”教育魅力。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有机融入初中历史学业质量评价中,体现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

创新教师专业提升路径

通过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和依托教研平台,创新研训模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研制《珠海市香洲区初中历史课堂观察评价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并在多个教学比赛中应用,供全区各公民办中学使用。

香洲区通过多年的实践,显著提升了初中历史学业质量,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思维明显增强,教师测评能力提高,汇编的实践案例和试题集为全市师生提供了借鉴,同时学科命题水平也得到了持续提升。

数字德育——数字化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凤凰实践

申报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小学

香洲区凤凰小学致力于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素质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并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学校通过大数据智能技术,开发了“数字校服”和数字德育评价系统,实现了学生行为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德育系统通过评价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和学习表现,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发展,并提供针对性地辅导,让教育数字化真正赋能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

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小学打造全员化评价体系。

打造全员化评价体系

学校坚持全员德育,将班级考核与学生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构建全方位评价内容

数字德育评价系统基于“五育”并举的理念,涵盖“鸣德、启智、健体、扬美、崇劳”五大层级、13个维度和40余条学生成长目标。评价体系包括德育评价和积分卡奖励两条路径,分别针对学生的常规养成和文明行为进行加减分和实物奖励,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现全程式评价操作

数字德育评价系统,注重师生家长的实际应用体验,实现持续性评价,包括日评、周评、月评和学期评。教师可通过手机操作系统,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即时评价,确保评价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开辟成长型评价空间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德育阵地建设,少先队阵地可实时展示学生和班级的德育排行榜,激励学生发展;德育阁允许学生根据线上积分兑换实物奖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德育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

拓展校家社立体网络

数字德育项目以学校德育工作为基点,以家庭支持和社区共建为依托,拓展德育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项目包括家长评价功能,关注学生家庭生活表现,实现全方位激励;“学校—社区”共育模式,构建校社互联体系,将智慧校园延伸到校外,规范青少年行为。春晖社区与学校合作,实施“智慧+”校社同心共育阳光少年项目,推动校社共建,营造文明新风尚。

数字化德育管理不仅提高了学生评价的成效,还为学校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学生管理手段;凤凰小学、广生小学实行一体化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一校两区、各具特色的数字德育评价体系初步形成;数字德育打造好书记工作室品牌,发挥了好书记工作室党建品牌引领、特色项目辐射的头雁领航作用。目前,数字德育成果已经在珠海市内外20多所学校运用,在区域内形成广泛的影响。

南方+记者 冉小平

编辑 文秋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