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宣传非遗打油茶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侗乡新语”实践团探访三江应溪油茶厂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订阅

为宣传侗族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7月24日上午,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侗乡新语”实践团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侗族打油茶”传承人、侗乡应溪油茶厂创始人杨应溪,助力非遗产业发展。

实践团在采访杨应溪时,她提到尽管喝油茶的习俗延续千年,但至今任未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为了传承油茶非遗文化,并让外出工作的人也能享受到家乡正宗的油茶,杨应溪辞去工作,将自己的毕生热爱投入到创办的油茶厂当中。油茶厂在接待游客、弘扬侗族打油茶文化的同时,带动了三江县特殊人群和脱贫户就业增收。据了解,茶厂创建以来共安置及带动脱贫户124人就业,其中78人为残疾人。“我们通过非遗项目带动周边脱贫户和特殊人群实现就业,将传统打油茶文化转变为指尖经济。”杨应溪说道。

实践团采访杨应溪(全春丽 摄)

为了做大油茶产业,杨应溪一方面通过建立品牌、扩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推广和传播三江油茶的独特魅力,让三江油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了从文化遗产到经济产业的转变;另一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产品研究和开发,不断将传统的油茶制作技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开发更多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针对夏天是油茶产业的淡季,保质期短,不能长期存放,给市场推广带来困难的问题,杨应溪改良生产工艺,考虑将油茶的汤底制作成粉状的小袋装,在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的同时还方便饮用与携带。同时根据现代人的饮食理念与个性化需求,开发出能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甜咸口味油茶,拓展了油茶消费群体。

杨应溪现场展示打油茶(全春丽 摄)

除了发展侗族打油产业茶外,作为土生土长的侗族人,她深感宣传侗族非遗责任重大。在开办工厂传承侗族打油茶文化的同时,杨应溪不遗余力地宣传三江“农民画”“侗族刺绣”“竹编”文化,通过展览+竞赛、培训促就业等方式不仅致力于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展示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成立了残疾人集中就业扶贫基地解决特殊人群就业问题。杨应溪创办的三江县竹韵香溪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限公司先后获“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打油茶生产性保护示范户”“粤桂协作帮扶车间”等称号。经过她的不断努力,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侗族文化的精粹,也发展了三江侗族非遗产业发展。

侗乡应溪油茶厂获得的荣誉(全春丽 摄)

应溪油茶厂的成功经验显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者的发展并不矛盾,二者可以相辅相成。“侗乡新语”实践团成员们对杨应溪作为侗族油茶文化传承者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印象深刻。实践团成员曾嘉思表示,在与杨应溪的交流后,深刻体会到了文化遗产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侗乡应溪油茶厂为三江油茶这一文化符号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非遗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宋依博 庄麒勋 全春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