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7月31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内五级人大代表围绕绿美南海生态建设,开展“水上南海”水环境治理和水人文专项工作推进情况专题视察。当天,约60人的视察组走进灯湖净水厂、西樵镇吉水主排涌进行实地视察,并听取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报告,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绘就最美底色。
持续有效推进治水工程
奋力建设绿美生态环境
>>>
地下是净水设备,地面是亲子公园,作为南海区首个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质四类标准的大型地下式净水厂,灯湖净水厂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中。项目自2021年9月开工,目前地埋部分已完成,正在进行公园景观施工。未来,地面上不仅将建有科普教育展厅,还将有人工湖、绿化、儿童活动区和休闲广场,以及荧光跑道和水袖桥等特色景观。
灯湖净水厂项目是南海推进生态治理的重要项目。近年来,南海持续有效推进治水工程,奋力建设绿美生态环境。据介绍,2024年1-5月,南海区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15.10%,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一,水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趋势。南海区2024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工作检查排名全市第二,其中丹灶镇排名全市第1。
“治水是关乎长远利益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视察现场,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从治水路径、治水对象、治水主体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南海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要思路。
他表示,在发展水经济方面,南海依托水资源优势,从传统农业渔业到新兴产业,支撑起南海的高质量发展;在活化水资源方面,南海注重水资源的正确利用和分配,以实现其最大效益;在建设水工程方面,南海通过多种方式保证水工程的投入,确保源头接入、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加强水执法方面,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法规,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繁荣水文化方面,通过举办水上艺术节和龙舟活动等,增强南海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南海治水,治的是什么、谁来治?王勇从生动、生态、生产、生活四方面明确了南海治水的对象,从统筹、施策、引导、参与四个方面明确了南海的治水主体。他表示,接下来南海将通过流域党委统筹、专业公司施策、基层干部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多措并举做好南海水环境治理工作,推动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以水为脉
打造人文与生态并存的绿美南海
>>>
随后视察组一行来到西樵镇吉水涌,实地视察樵乐坊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南海区听音湖片区樵和路旁、吉水涌边,与广东千古情景区仅一涌之隔。项目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6亿元,以建设滨水餐饮美食商业为主,辅以酒吧等休闲、娱乐商业配套设施。
以水为脉,南海人文经济持续释放活力。视察现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汇报了“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战略水人文专项工作推进情况。据介绍,截至2024年4月,以“水上南海”总体发展纲领为抓手,以“及水生态、水交通、水经济、水生活、水人文”五个战略部署统筹推进项目的实施,在一年时间里已建成重点项目72个,综合实施进度超50%,形成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水人文”作为“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的5大战略行动之一,提出以“艺术提升计划、城市探访计划、全民共创计划”三大计划为实施路径,旨在彰显南海生生不息的水人文力量,探索以水文化为引领推动经济创新发展和人文活力繁盛。
显著的水环境治理成果给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省人大代表、里水镇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李汉荣看来,南海的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离不开各级政府和专项小组的共同努力,他表示,希望接下来南海可以加强管网建设和维护,相关单位要提高维护水平,保持城市“血管”的清洁,为南海的水环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这一次视察让我感到震撼,政府加大力度投资与建设,将水环境治理与‘城产人文’融合发展做得如此好,是非常值得我们点赞的。”佛山市人大代表、佛山市洋通智能家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琨认为,环境与人息息相关,因此保护水环境应从家庭、社区、学校和各单位做起,提高每个人的参与度。他建议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让每个市民都认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
“今天视察我们看到了南海在推进水环境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更看到了区政府对治水工作的坚定决心、科学规划、迅速行动、得力举措以及明显效果。通过区政府及镇街部门的努力,南海区域水环境有了显著改善,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香秀杏在视察时呼吁,希望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也要积极参与到区的水治理工作中,投身于绿美南海的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中展现出人大代表的风采。
来源:南海融媒
编辑:南海人大微信编辑小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