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孔村文脉,探索番禺大龙儒学瑰宝

南方+ 记者

近日,“君子德道”实践队深入广州市区番禺区大龙街,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为主线,开展了“君子德道·少儿国学”公益夏令营、南粤家风·家长沙龙、“弟子规学堂”成果分享会、古村“孔文化”寻根溯源、“义聚红魂”追寻红色足迹之旅、“仁爱无疆”爱心慰问等一系列社区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品格。

本次实践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实际行动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行动队的号召,坚定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

为了让青少年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实践队在大龙街城市花园社区居委党总支的指导下,在国健助学公益图书馆举办了为期5天的“君子德道·少儿国学”公益夏令营,结合城市民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风格,设计多种精彩国学文化课堂。

夏令营的教学活动缤纷多彩,突破传统。如仁道传承·文化乐道之少儿国学课堂,诵读《弟子规》等儒家经典,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古老的文字跃然眼前,让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礼教传家·国学遗风之君子扇《弟子规》硬笔书法大比拼、汉服趣味DIY,用新派学习手段感受古风新韵,体验传统优秀的魅力;智启童心·商道初识之“财富鹅农场”少儿财商沙盘游戏,引导孩子们学会以智慧管理财富,学会团队合作,并以君子之姿面对逆境。

在“君子日行一善”打卡活动中,在学习了“知行合一”要义后,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践行“仁爱”“孝悌”“感恩”等美德,学员群中各种“家务小能手”“粤菜小师傅”等视频打卡轮番上演,推动小学员践行实效国学精神。

五天的“君子德道·少儿国学”公益夏令营,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与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引导青少年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品德行为、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认知与情感认同,实现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为传承弘扬国学文化,还进一步开设“仁爱浸润·南粤家风”家长沙龙,让家长也通过学习,能够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家庭涵养好家风,弘扬好家训,注重好家教,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1000多年前,孔氏家族的一支南迁广州,从而繁衍。番禺区大龙街大龙村是孔子第71世至78世后裔常年居住着的百年乡村,现存孔子后裔数千人,深厚的孔圣世家文化底蕴已成为大龙村新“名片”。

为更好地探寻儒家文化及其影响,体悟儒韵精粹,实践队邀请了国学研究专业老师进行团队内训,并前往番禺区大龙村探访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从“理论+实践”,深入学习了解、感受儒家文化的丰厚底蕴及传承。

与此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实地调研,对老师、家长、居民、游客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儒家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激发创新思维,为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君子德道”实践队员们还走进广州市番禺大岭村,探秘大岭村革命烈士的红色故事,采访退伍老兵、大岭村五队队长陈少勇等,重温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加深了对孔子、儒家文化的认识,激励青年学子积极践行仁爱、礼义、诚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还让他们坚定决心聚焦少儿重点群体,以家庭国学文化传承为载体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构建政校社企联动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学习共同体,并用科技赋能文化,让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南方+记者 钟晓宇

通讯员 李惠红 陈颖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