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城,是全国“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科学大道上,一座大门上镌刻着“更中国 更世界”的学校,近十年来在广州教育圈内,成绩与口碑双丰收。这里便是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华外”)。
近年来,华外以“环境优美、活动丰富、课程系统、成绩稳定、特色突出、综合发展”等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口碑。学生在舞蹈、合唱、民乐、西洋乐、篮球、足球、轮滑冰球、帆船等团体项目中斩获各类大奖。据悉,学校的大美舞蹈团近期从第35届意大利“罗马之星”国际艺术节载誉归来,获得了团体舞特等奖、三个独舞一等奖的好成绩。
同时,学生在英语、数学、科学、人工智能等教育部白名单竞赛中也大放异彩,获奖不断。
此外,根据2024年的中考数据显示,该校中考第一梯度线人数25.83%,普高线上线率达95.83%,较往年都有大幅提升。
优异的数据之外,这所学校更广为人知的还有它的办学理念与校园氛围。
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CEP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追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秉持“启发潜能 培育全人”的办学宗旨,彰显“更中国 更世界”的办学特色,建设一个温馨友善、令人向往的优质学校,师生们在这里可以充分发现自我、发挥潜能,在日积月累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从而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
从2015年崭露头角,到如今内涵发展,华外即将步入第一个十年。自开办以来,该校致力于建立一所优质有特色、令人向往的学校,在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校园建设、教师发展、课程开发、学生成长、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升。
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时代新人
2015年9月1日,黄埔这所备受瞩目的华南师范大学旗下唯一一所附属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迎新,428名学生在这里开启全新的成长之旅。
办学之初,该校提出了“更中国 更世界”的立校特色。
彼时,在华南师范大学驻校专家的指导下,年轻的“华师附外”逐步建立了基于国家课程的多元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随着教育政策的更新和学校自身的发展,2021年,原来的“华师附外”变为现在的“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
近年来,中考改革、“双减”“双新”等义务教育阶段改革政策的实施,其核心都指向了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新时代的重大教育实践课题。
“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该校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华外坚持“启发潜能 培育全人”的办学宗旨,除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外,围绕“更中国 更世界”的办学特色,不同学部、学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开设丰富多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
在华外,每学期200多门次的选修课,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载体,也是深受学生群体喜爱的美好时光。丰富的课程激发着孩子们的兴趣和潜能,发挥每个人的爱好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经过几年开发与实践,华外逐步形成了“梦想课程”“坚毅品质课程”“科技探究课程”“领导力课程”,这几大课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探索精神、担当精神。
例如,“坚毅品质课程”通过军事训练、户外拓展、野外生存、职业体验、团队协作等一系列的课程与活动,让学生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不断的挑战与磨练中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
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九年一贯制的教学理念,深入华外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心中。
针对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华外融入了启发潜能教育理论及IB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入“项目制学习”课程,实施小班教学、选课走班、分层学习的模式,校长、老师和学生们在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在华外,学生可以进行“走班”学习,这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华外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合理选择学习目标。
在此基础上,教师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事实上,实施分层教学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便是“因材施教”的意义所在。
与此同时,华外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例如有的是体育特长生,有的是音乐特长生,有的走国际化发展路径等,该校会组成一个个涵盖不同学科老师的团队,对他们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教学。
华外不仅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还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营造温馨、友善的国际化社区校园
走出华外校园,让世界变为课堂。
英国夏令营、新西兰自然探索营、新加坡亲子营、芬兰探访圣诞老人之旅、日本科技动漫之旅……遍布全球的“世界课堂”及国际竞赛,让华外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真正置身于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广州市首批国际教育窗口示范学校之一,华外学子的外语氛围和特色十分突出。这有赖于学校开发了九年一贯多维外语课程体系,并开设了国际理解课程与(德、法、西、日、韩)第二外语课程,拓展学生的国际化素养,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多元文化的大门。
良好的教育,是家校共育的成果。
“被看见、被听见”,成为了华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最贴切的形容词之一。
在华外,每个学期均设置了教学开放周、幸福分享会、家校生三方会谈、学生主导的家长会、家长成长学院、家校工作坊、家长读书会、校长接待日等一系列活动,已成为华外同文家校沟通的“常规操作”。
与此同时,华外还十分重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成立家长成长学院,助力家长的成长;成立家长讲师团,家长摇身变为老师,走进课堂;同时,学校也组织各类讲座和工作坊,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接纳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及时而优质的服务,使得华外超越了普通学校的定义,营造了一个尊重、信任、乐观、关怀而开放的大社区。
不少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感叹,优美的校园环境、熟悉的同学伙伴和相对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心态放松,敢于表达自我。系统进阶的选修课程、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贯穿小学和初中九年,始终不离成长和发展的“主线”。来自海内外和五湖四海的教师和同学,使得学生们从小建立多元、国际的视野。
最值得期待的,是每年藏在毕业纪念雕塑中“时光胶囊”里那封《写给20年后自己的一封信》——那是时光赠予自己的一份礼物。
一所学校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考试分数。一个孩子,在最为美好、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遇到一所好学校,便是遇到了一群优秀伙伴,一种优美体验、一份优质收获、一份幸福回忆。
正如华外同文的教育理念所说:每个人都是有价值、有能力、有责任的。从这里出发,孩子们将阳光自信地走向社会,走上世界舞台。
南方+记者 刘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