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帮企业精审合同,53岁律师跨界创业|走读佛山AI产业⑥

南方+ 记者

在席卷全国的智能制造创业大潮中,53岁的沈庆主动成为了一个“另类”。这位律师出身的跨界创业者,把自身的第二次AI创业之旅放到了佛山。去年9月,他在南海桂城创办了佛山市中科天目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天目”),并在近期推出了首款名为“天目智能合同比对系统”(下称“天目比对”)的算法产品。

那是一个合同智能管理工具,作为小程序搭载在微信APP上,可广泛应用于企业合同管理、律师所法律服务等领域。广东电缆厂等佛山制造企业已成为了首批购买并使用这个工具的客户。

但沈庆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天目比对’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敲门砖,我们希望借此打开与企业的合作之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沈庆表示。

中科天目在去年11月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为其提供混元大模型技术支持及算力保障。左二为沈庆。企业供图

中科天目在去年11月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为其提供混元大模型技术支持及算力保障。左二为沈庆。企业供图

打造一个“全国前三”的敲门砖

作为一个跨界创业者,沈庆的底气何来?他说,底气首先来自自己30多年的法律行业从业经历。

1971年出生的沈庆,今年53岁,1993年在中山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扎根佛山,目前是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的股权高级合伙人。用他的话来讲,自己既是律师,也是企业经营者,对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过切肤之痛。

律师行业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法律文书,同一份文书的修订版本数量之多往往难以估计。“天目比对”的最重要功能,在于发现文书前后版本间的正常差异,帮助使用者避免遭遇恶意篡改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提高文书审核的效率。

“如果只是卖这么一个算法产品,那么市场会非常窄小,但如果只是把它作为打开企业合作之门的一个引子、一块敲门砖,那么它背后市场就非常巨大。”沈庆说。文书比对的市场需求大,无论是他身处的律师行业,还是企业管理,都应用广泛。目前市场上的竞争性产品不少,依托科技大厂推出的大模型底座研发视觉识别系统,能将文本比对准确率做到90%不难,但从90%开始,每提高1个百分点都是一次难关。

“此时我们的优势就显露出来。”沈庆说,这类产品所要求的专业和准确,需要建立在严谨的、限定知识来源的数据基础上,中科天目拥有大量的数据和合同文本可以用来训练这个系统,“我们的目标是将进一步提高‘天目比对’的准确率,让它成为细分市场上的‘全国前三’。”

“让AI帮企业写合同、管合同”

中科天目是沈庆在AI创业路上的第二次出发。早在三年前,他就在广州开始了他的第一个AI创业项目。那是个名叫“熊猫AI”的项目,是一个非标合同智能写审改云平台,获得了多个国内创新比赛的奖项,不久前刚刚完成了第一轮的融资。

沈庆说,开展“熊猫AI”项目研发时,还没有ChatGPT等大模型的技术爆发,可利用的、开源的数据底座没有现在多,开发过程可以用“很艰难”来形容。相对而言,“天目比对”的起步更顺利。

“三年前我连什么是‘自然语言’都不懂,大模型还没有出现,但已能隐约感觉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带我入门的创业拍档是大学同学,他既是律师也是程序员。”沈庆说,这是他选择在广州开展第一次AI创业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人工智能是个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产业土壤的要求极高。“时至今日,我们在佛山也是个另类,这里的主流还是做与制造业相关的产品。”沈庆说。

但相比三年前,佛山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变了。佛山地方政府作为“持火者”,正点燃熊熊烈火。越来越多佛山企业开始了解并尝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天目比对与中国移动联合建立了产业融合AI联合创新实验室。何帆燕 摄

天目比对与中国移动联合建立了产业融合AI联合创新实验室。何帆燕 摄

一个直观的变化便是,在“PPT创业”阶段,也就是“天目比对”还没正式推出市场之前,便收获了首批意向订单。

广东电缆厂的订单就是这么来的。近日,中科天目便携手大型律所,特意为这家企业组织了一场合同管理培训讲座,这是一项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员工明晰合同全周期的风险点,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为参与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讲解。

“天目比对”是给企业员工用的,是个面向C端的产品。但现在,通过与大型律师的合作,中科天目希望给B端的企业客户提供一套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合同开始到结束都有效地管起来。

在他看来,这其中大有可为。

因为现在很多公司管理合同还是老一套,多数是使用OA流程管理软件,无法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控。而所谓“合同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就是要用人工智能来帮忙写合同、审合同、管合同。不光是比对文本,还能通过不断学习,让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能力上无限接近一个有一定资历的律师,能根据口述者的意思写出合同,让企业进一步减负。“我们已经完成了技术路线设计,接下来就是市场推广了。”沈庆表示。

统筹/采写:南方+记者 何帆燕

读者群二维码  南方+ 何帆燕 拍摄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