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现代化海洋养殖技术、改良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宣传海洋生态保护科普知识、助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挖掘活化乡村优秀文化资源……7月以来,广东海洋大学共有200余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3500余名师生奔赴广东省内21个地级市70余个县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为进一步推动“双百行动”,广东海洋大学结合县域所需、发挥学科优势,组建了28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约400余名师生前往学校“双百行动”结对共建的雷州市、徐闻县,依托今年5月揭牌成立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进一步推动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与“百千万工程”全面融合。
这些突击队聚焦于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保育等十项服务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调研活动,将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满腔热忱,化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活力。
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那些关于梦想、奋斗与奉献的动人故事,为青春正能量点赞助力,共同见证并参与这场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旅!
广东海洋大学赴雷州市和徐闻县的实践团队,你为哪一个团队点赞?(可多选) 1.广东海洋大学“东星创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广东海洋大学“红墨1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3.广东海洋大学“南珠先锋”“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4.广东海洋大学“集种生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5.广东海洋大学“鹅‘芯’智造”“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6.广东海洋大学“阳光净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7.广东海洋大学“储‘液’拔萃”“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8.广东海洋大学“变‘壳’为宝”“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9.广东海洋大学“‘渔’音绕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0.广东海洋大学“‘鲳’响未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1.广东海洋大学“绿漫白沙”“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2.广东海洋大学“‘羊羊’得意”“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3.广东海洋大学“雷田翠韵”“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4.广东海洋大学“新质赋能”“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5.广东海洋大学“绿野仙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6.广东海洋大学“兴海种业”“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7.广东海洋大学“蚝情万丈”“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8.广东海洋大学“螺地生根”“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19.广东海洋大学“沄天科技”“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0.广东海洋大学“菠萝醉香”“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1.广东海洋大学“筑梦南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2.广东海洋大学“珊瑚卫士”“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3.广东海洋大学“网格治理”“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4.广东海洋大学“崭露头角”“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5.广东海洋大学“五里乐游”“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6.广东海洋大学“盐韵古风”“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7.广东海洋大学“豚海牧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8.广东海洋大学“‘渔’跃碱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提交
1.广东海洋大学“东星创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致力于探索东星斑体色转变的机理,为东星斑体色人工调控提供指导。目前,团队拥有一种东星斑家系构建用孵化网箱装置,能够解决东星斑苗种孵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其养殖经济效益。
团队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雷州市纪家镇豪郎村的东星斑养殖规模较小,在其养殖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东星斑早期发育体色难以调控,导致其最终售价较低,使得利润大打折扣;在网箱孵化时,换网过程中东星斑幼苗受到惊扰程度较为严重,不利于其发育。
于是,团队成员通过所持有的孵化网箱装置,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帮助,得到了东星斑养殖户的认可与采纳,助力当地的东星斑产业振兴。
2.广东海洋大学“红墨1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深入雷州市乌石镇,采用“种苗+技术”的创新推广模式,积极推广扇贝“橙黄1号”新品种及其配套养殖技术,助力养殖户增收创收。基于前期种苗推广的成果,团队围绕乌石镇伴侣村、下郁村等扇贝养殖核心区域开展调研,走访养殖户,探访产学研合作育苗场、扇贝加工合作社,实地考察扇贝养殖海域,全面调研了新品种在提升产值、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成效,使团队成员对扇贝“橙黄1号”的养殖技术、管理办法、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此外,团队还前往乌石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调研交流并汇报前期工作成果,参与政府部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养殖户代表三方座谈会,与各方共同探讨未来的工作方向。
3.广东海洋大学“南珠先锋”“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依托广东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积极参与研究生大仁党支部和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的共建活动,走出校园,走上养殖渔排,与农民同吃、同行、同劳动,协助珠农清理育珠贝附着物,深切体会海水珍珠粒粒皆辛苦以及珠农生产不易。
“南珠先锋”团队实地调研了覃斗镇7个渔村,珍珠贝育苗场30余个,珍珠贝成贝养殖户60多户,珍珠贝肉厂2家,摸清了覃斗镇的海水珍珠贝苗种繁育、养成、贝肉销售、育珠规模等生产情况,助力覃斗镇制订海水珍珠养殖规划。
此外,团队累计培训和指导渔民100余人次,累计发放《优质海水珍珠育珠手册》300余本,赠送育苗场光合细菌母液50瓶,以科技服务赋能海水珍珠产业高质量发展。
4.广东海洋大学“集种生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走进雷州市水稻种植基地,参与下地播种。他们以团队研发的多层立体智能无人化机器育种,这一创新技术提高了种子的成活率和质量。
为提升助农效果,团队还参加电商直播培训会,学习直播技巧和营销策略,并自主开展助农直播,在直播中生动展示雷州稻米的特色和优势,借助自媒体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
此外,队员们还向农民发放全自动育苗机宣传册,耐心开展访谈,认真倾听并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
5.广东海洋大学“鹅‘芯’智造”“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狮头鹅药用价值丰富,被誉为中医食疗上品。雷州黑鹅,亦称黑狮头鹅,产于雷州半岛。传统狮头鹅繁殖具有季节性,母鹅繁殖能力受季节影响较大。
团队利用产期调控技术以及防控雏鹅痛风病等相关技术,构建了狮头鹅健康养殖模式。该模式通过长光照抑制狮头鹅繁殖活动、缩短光照促进繁殖活动的原理,结合“光照控制+湿帘降温+营养调控”等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实现狮头鹅在非繁殖季节产蛋和孵化雏鹅。
雷州市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与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及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技术合作,建设了全省最大的黑狮头种鹅反季节种苗繁殖基地。
团队将成果应用于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及其附近农户,鹅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产蛋量提高了70%,种鹅繁殖性能优良,突破了狮头鹅年产蛋量低的产业难题。
6.广东海洋大学“阳光净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旨在通过太阳能发电和海水淡化技术,为雷州市乌石镇提供稳定而清洁的淡水资源,同时推动当地绿色能源的发展。在与乌石镇当地干部的交谈中,团队了解到当地居民用水情况的严峻性,为当地学生普及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之后,团队又访问了乌石镇供水局,讨论了如何利用乌石镇靠近海洋的地理优势,并通过团队设备来满足居民用水需求。设备在海水淡化装置的效率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团队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与各方共同努力,将这一创新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乌石镇乃至更多沿海地区带来清洁的淡水资源,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广东海洋大学“储‘液’拔萃”“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深入那毛村、大唐电厂和英利储能站,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获取了地区居民用电的翔实数据,了解到集装箱式风冷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以及目前国内领先的储能系统可优化电网负荷减少峰谷电价差带来的成本压力。
基于这些数据,团队在经济、技术、社会三个方面验证了全浸没液冷储能系统项目的可行性。在与企业交流中,团队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储能技术与管理经验,还与两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储能技术的新领域、新应用,为推动粤西地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8.广东海洋大学“变‘壳’为宝”“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致力于覃斗镇废弃贝壳处理及高值化应用,并进一步了解废弃贝壳的处理现状和贝壳村建设工作进程。
遍访覃斗地区各村落,团队了解到当地废弃贝壳难清洁、难处理、难销售的“三难”现状与挑战;开展系统性的土壤样本采集工作,覆盖了雷州覃斗地区的多个关键种植区域,为后续土壤酸碱度检测打下基础,并进一步评估由废弃贝壳和工业废料合成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土壤改良剂的潜力。
此外,团队还将贝壳粉应用于村庄生态修复、农业改良等多个领域,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且自主研发出的贝壳粉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环保特性,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9.广东海洋大学“‘渔’音绕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通过深入调研企水镇“红绿蓝”三色资源,从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红树林及产业资源和蓝色海洋资源为切入点,宣传企水镇,并找到企水镇乡村振兴新道路。
实践过程中,团队深入调研企水镇及所辖五个村的石斑鱼养殖产业、沙虫养殖产业、红树林保护区等领域,走访企水镇四位模范党员,记录和撰写他们的故事。在企水镇中心小学“红绿蓝”思政课上,成员们带领学生们学习榜样精神,引导他们了解红树林保护红树林;同时引入广东海洋大学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航海科技与文化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从海大走来,播撒蓝色梦想。
10.广东海洋大学“‘鲳’响未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前往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的“海威2号”海洋牧场,开展金鲳鱼养殖健康调研活动。在“海威2号”海洋牧场,突击队队员针对在金鲳鱼养殖过程中的鱼体健康问题,以渔医的身份,通过科学方法和专业技术,助力金鲳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调研活动,队员们对金鲳鱼的养殖现状和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未来,团队也将继续关注金鲳鱼养殖业的发展,持续跟进研究成果,努力为渔民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11.广东海洋大学“绿漫白沙”“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前往雷州市白沙镇,开展了以“护绿在行动,白沙展新颜”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白沙镇人民政府会议大厅,团队为白沙镇各村干部带来了一场护绿主题宣讲,为当地护绿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与指导。
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团队走进白沙镇的村庄开展调研活动,充分了解了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实践考察,寻原因、找出路,切实解答了萦绕在村民心中许久的难题,对当地的植绿规划起了重要作用。
12.广东海洋大学“‘羊羊’得意”“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以雷州市状元黑山羊养殖有限公司为实践基地,在指导老师于海滨副教授带领下,走访保种场、育种场、牧草种植场和黑山羊特色餐厅,围绕雷州黑山羊生产、保种和产业推广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根据团队的专业知识,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团队成员还投入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推动保种工作。此外,实践队还邀请当地团委领导到达现场听取实践内容相关汇报并交流意见,共谋黑山羊产业未来发展。
13.广东海洋大学“雷田翠韵”“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此行目的是深入了解赤尾村的人口经济状况以及水果作物(香蕉、菠萝等)的种植情况,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帮助。
在村委会的帮助和团队教授丰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当地小学、村民家中,通过问卷调查种植户、深度访谈村干部等方式,全面了解了赤尾村的人口结构、经济收入、农作物种植销售等情况。
针对种植技术相对落后、销售渠道有限、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调研团队建议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销售范围,通过品牌介绍提升金钻凤梨的知名度。
14.广东海洋大学“新质赋能”“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围绕“探索新质生产力,青春助力现代化”主题,通过深入足荣村的实地调研,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启蒙和乡村振兴。
实践期间,团队在附城镇殿山小学开展以“智慧种子播种季,科技启蒙进校园”为主题的实验课程活动;参访当地蒲草编织工厂,了解蒲草产业如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以及传统手艺和现代创新的结合可能。同时,通过走访茂德公大观园,了解足荣村手作文化,近距离接触非遗,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
15.广东海洋大学“绿野仙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用艺术和设计的力量,深入挖掘和宣传雷州地区特色产业和文化,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
在与雷州市唐家镇军营村村干部进行沟通协商后,团队决定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两个主题,绘制墙绘图案。
每位队员热情高涨,分工明确,画稿、调色、上色,克服烈日酷暑、蚊虫叮咬、晚上作业缺乏照明等艰苦条件,用画笔在墙上认真细致地勾勒着每一根线条,描绘着每一幅图画。经过队员们细致地涂刷,这幅面积约155平方米的墙绘,让军营村原本老旧、空白的墙壁变得更加色彩斑斓,不少路过的村民驻足观看,纷纷为队员们点赞。
16.广东海洋大学“兴海种业”“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前往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南极村,以解决“洋种子”“卡脖子”等问题为己任,致力于为中国对虾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兴海一号”的基础上进行良种继代以及良法养殖推广。在实践地,团队了解到当地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和科学团队的指导,存在病害频发、产量产值不稳定等现象,并积极记录下当地个体养殖户的困难以及需求,向其发放我们的养殖参考书并交换联系方式保持长期交流,努力解决其深受病害以及存活率低的困扰。
目前,团队已初步解决了种虾过度依赖进口、产量产值不稳定、可持续发展性差等问题,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仍势在必行。
17.广东海洋大学“蚝情万丈”“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于多地海湾调研取样,观察了解生蚝的养殖技术及市场规模,向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宣传“新质生产力赋能湛江蚝产业提档升级”新理念。同时,团队联合本校多位专家导师研究对比种质、水样和养殖模式差异,为当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并推广“前沿2号”新苗种,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轮养,结合中间培育—养成2个阶段异地接力模式,以期降低牡蛎全过程单海区养殖的养殖风险。
为坚持绿色兴农,拓宽渔民转产转业和增收渠道,团队还鼓励当地企业制定中长期品牌发展规划并积极申报湛江企业知名品牌,推进品牌创新,推广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养殖标准体系,推动湛江蚝产业向更高层、高质发展。
18.广东海洋大学“螺地生根”“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前往湛江市徐闻县、雷州市等多个地区,力求解决方斑东风螺养殖中存在的养殖品种单一、生长速度慢、病害频发、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
从种苗研发、苗种培育、幼体标粗、成螺养殖、销售渠道、市场调研等多方面入手,团队积极探索能够解决东风螺产业问题的方法。实践过程中,帮助养殖户解决了水质净化不彻底、水体氨氮含量超标、幼虫破膜困难、苗种质量差等18项问题。
而结合养殖场实际面临的问题,团队又提出切实可行的各种方案以应对不同的养殖难题,例如采用砂滤池进行海水过滤、通过观察水体颜色及藻类生长状况判断氨氮含量、及时挑选出发白或发红的卵囊等等,这些方案不仅能够提高东风螺的品质和成活率,也铺平了农民的致富之路。
19.广东海洋大学“沄天科技”“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在徐闻县红星农场安装手持式微型自动气象站,每日更换仪器并导出数据,定期记录菠萝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植株高度、叶长和展叶数。
项目成功实现了对菠萝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生长情况的定期记录,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探索气象条件与菠萝生长之间的关系,为之后构建预测模型打下基础。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得到了农户的认可,提高了农户的气象知识水平和防灾减灾意识。
未来,团队将始终投身于农业气象,引导更多的气象人才投身于科技气象助农的领域,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20.广东海洋大学“菠萝醉香”“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坚守着“推菠助农,酵生富乡”的初心与使命,团队投身于徐闻菠萝产业的深度探索。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力求全面、客观地了解徐闻菠萝的行业现状,关注行业痛点,探究菠萝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模式,调研菠萝及其加工产品的销售情况,旨在为乡村振兴与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实践基础。
自组建以来,团队始终致力于食品科技的研发与创新。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两种自然选育、适用于菠萝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株,成功构建了新型果酒发酵工艺,共同研发出高品质菠萝酒产品。同时,还建立了双菌共酵体系,优化菠萝果酒的发酵过程,提升产品的品质与产量。
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团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徐闻菠萝产品的开发中,不断拓宽菠萝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空间,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1.广东海洋大学“筑梦南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为解决中国大陆最南端——南极村在民宿发展产业上的痛点和难点,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民宿经营者、游客及政府人员,针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水电力建设、完善交通规划等建议。
随后,团队开展了特色创新墙绘活动,将南极村的独特魅力融入墙体艺术中,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加深了游客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在环保实践方面,团队开展了特色沙画活动,鼓励当地居民及游客利用废弃物品创作沙画,既发挥了创意与想象力,又促进了环保意识的提升。
22.广东海洋大学“珊瑚卫士”“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面对国内珊瑚礁发生生态退化的现状,团队以加速珊瑚礁修复及增强社会珊瑚保护意识为目的,培育优良珊瑚种苗,研发优质种植装置,扩大珊瑚保护科普宣传,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帮扶村镇海洋文化建设,促进南海生态和谐。
团队参观了珊瑚育苗基地,并在专业指导下对珊瑚进行了无性繁殖。科普宣传方面,团队与角尾乡和巽寮湾的乡镇领导、村镇干部及渔民代表进行亲切交流,并在角尾乡中心小学等地开展了4场珊瑚保护知识科普讲座,同时也对角尾乡珊瑚文化建设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23.广东海洋大学“网格治理”“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与徐闻县新寮镇政府开展对接需求会,明确了实践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开展入户宣传活动和制作宣传视频。为此,团队精心制作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美化和村民守则的宣传手册。
为了推动新寮镇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团队成员积极走访新寮镇各个村落,拍摄了大量关于新寮镇环境、人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素材。这些视频不仅展示了新寮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还记录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同时,这些视频能够帮助村民更好地了解家乡,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为改善后海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团队还与当地志愿者共同合作,进行墙面绘画。这些墙绘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美观度,也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4.广东海洋大学“崭露头角”“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团队前往湛江市角尾乡南极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为了主动面对和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讨论该用什么方式来帮助角尾乡南极村得到更好的宣传和发展,在调研的基础上,突击队的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各项实践活动中。
其间,成员用拍摄视频和照片的形式将南极村最美丽的画面保留了下来,运用新媒体网络让更多朋友知道角尾乡这个美丽地方,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个夏天,他们在角尾乡的田野间挥洒汗水、绽放青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乡村的振兴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5.广东海洋大学“五里乐游”“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为了最大程度利用五里村自身的资源,团队拍录当地周围的基本设施情况,运用专业知识,以此来规划设计旅游路线,并根据当地需求,协助进行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采摘果园的风格更加适合发展乡村“采摘经济”,协助拍摄制作五里村典型宣传片,协助整合优势资源,谋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日后,团队也会继续关注和支持五里村及徐闻县的乡村振兴事业,为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贡献力量。
26.广东海洋大学“盐韵古风”“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本次实践活动紧密围绕粤盐集团的发展历程,同时深入挖掘盐文化在岭南地区的独特魅力。其间,团队前往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粤盐总部调研粤盐文化,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成员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于徐闻盐的文化,并对从古至今盐的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团队前往了中国最大的珊瑚保护基地,探究珊瑚和盐之间的联系。最后前往了祖国大陆最南端——南极村,这里是英雄的土地、英雄的海,是解放海南渡海作战的出发地点,在这里听党史,重温入党誓词,感受渡海战役的惊心动魄与伟大胜利。
团队向外界宣传了徐闻的盐文化、珊瑚基地及南极村的红色文化,通过此次实践,成员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深刻地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
27.广东海洋大学“豚海牧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广东海洋大学“豚海牧歌”突击队实践主题为探索白海豚保护与海洋牧场建设业态新平衡。团队前往湛江市雷州市东里镇洪流村,出海调研并记录白海豚的栖息地环境,包括海洋生态种类、海洋垃圾治理情况、水质情况等,为后续进行中华白海豚宣传科普以及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牧场建设的动态平衡研究积累了现场勘测素材;团队前往东里镇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调研当地养殖业工作流程,并与基地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对虾养殖基地运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并亲身体验对虾养殖流程。团队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对如何平衡海洋生态保护和“向海洋要食物”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建议应设法促使海水养殖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环保化转型升级,比如推动海上智能养殖平台建设,构建智能化生态平衡检测系统等,同时立法层面应着重关注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建设,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干扰,以达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向海洋要食物”之间的平衡。为进一步科普白海豚保护的重要性,团队以中华白海豚保护相关科普宣传为主题,对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科普支教,支教内容包括白海豚科普讲解、白海豚书签绘画、海洋生态展板制作和知识竞赛等。
28.广东海洋大学“‘渔’跃碱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广东海洋大学“‘渔’跃碱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徐闻西连镇,探索滨海盐碱地生态综合利用新模式。突击队实地调研了红坎村、田西村和迈古村的滨海盐碱地,采集并现场检测土壤和水样,通过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及农民的座谈和走访,了解了西连镇当地水文和渔业发展困境,切身体会了渔民最真实的需求,分析并评估了盐碱地鱼菜共生、工厂集约化生物絮团智慧养殖等新型生态综合利用模式的可行性。
通过实践活动,突击队意识到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已是西连镇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盐碱地综合利用如何破局发展,让“‘渔’跃碱地”突击队的老师和同学们深感责任重大。
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郑俊儒 刘嘉欣 梁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