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组建311支突击队奔赴县域一线,快来为他们点赞!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今年暑期,佛山大学组建311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发动全校近5000名师生,奔赴广西、山东、湖南等16个省份及广东省云浮、肇庆等21个地市,开展科技畜牧养殖、修建美丽乡村路、发展智慧农业、守护清澈绿源等多类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高校和县域“双向奔赴”。

佛山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学校今年4月启动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来,校团委组织开展校园宣讲分享会2场、实践团队指导培训会3场,并积极联络建立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新兴工作站、谭边社区工作站、顺德工作站、乐从社区工作站、三水西南街道工作站等,凝聚校地合力,赋能乡村振兴。

这些大学生带着热情活力与奇思妙想,奔赴县镇村一线,在广袤乡村探索了不少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有哪些做法让你眼前一亮?精选佛山大学28支代表队伍,快来为你喜欢的他们点赞吧!

为佛山大学这些奋斗在一线的青春队伍点赞!(可多选) 1.佛山大学岭越朝阳兴农实践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 2.佛山大学佛晓之光实践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3.佛山大学复苏之风实践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佛山大学“乡”得益彰实践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5.佛山大学潮昇实践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6.佛山大学莓丽乡村实践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7.佛山大学“智在乡行,科兴助农”实践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8.佛山大学和光同尘实践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9.佛山大学净乡服务队实践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10.佛山大学禅艺律动队实践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11.佛山大学耕蓄云间实践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12.佛山大学植禾岁丰实践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3.佛山大学“渔”跃乡村实践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4.佛山大学畜禽健康卫士实践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5.佛山大学河小青实践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6.佛山大学凝心共振服务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7.佛山大学乡路通达实践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18.佛山大学“乐从中来”实践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19.佛山大学红风古鸢实践团(医学院) 20.佛山大学青医·萤火守护者实践团(医学院) 21.佛山大学薪火之队(人文与教育学院) 22.佛山大学创客实践团(人文与教育学院) 23.佛山大学八万春实践团(经济管理学院) 24.佛山大学稻香实践团(经济管理学院) 25.佛山大学法润凤城实践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26.佛山大学法学院兰城潮韵实践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27.佛山大学青衿致远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28.佛山大学闻道古灶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提交

佛山大学岭越朝阳兴农实践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

佛山大学岭越朝阳兴农实践团于7月6日至20日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泗纶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特色的亚灿米与南药八角产业,亲身体验幼苗浇灌、八角苗摘顶和八角植株挂牌等农业操作。

团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在校期间的“药鉴智检”科研项目,与基地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南药八角中重金属成分检测的问题,为当地南药八角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有益建议。

佛山大学佛晓之光实践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佛山大学佛晓之光实践团是学校灯塔项目立项团队。团队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乡村规划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为主题,在揭阳市惠来县开展为期14天的活动。本次活动以“义教+调研”的形式展开,在惠来县华吴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知识照亮前程,爱心温暖未来”义教活动。

团队分别在惠来县华吴村、五福田村和芦园村开展调研,从普通村落到山村再到渔村,在多方面对乡村振兴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整理归纳出乡村振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揭阳市乃至全省的乡村发展建设提供具备多样性的参考样本。

佛山大学复苏之风实践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佛山大学复苏之风实践团是来自佛山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一支“三下乡”队伍,共有19名成员。复苏之风实践团的亮点在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新江镇,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助农直播、旅游宣传直播、采访代表性人物、开展义教活动、拍摄宣传视频、拍摄团课视频等多种形式,为新江镇开拓更多宣传方式,全方面、多角度地宣传当地文旅和特色产业。

团队的2场助农直播和特色旅游景点宣传直播备受关注。其中,与翁源县新江镇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了2小时助农直播,点赞量破11万,观看人数近4000人次,营业额破千元,有效促进了翁源县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佛山大学“乡”得益彰实践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这个夏天,佛山大学“乡”得益彰实践团奔赴惠州市龙门县开启“非遗文化映百香,科技助农兴蓝田”项目活动,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梳理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痛点,探讨“非遗+”新路径,帮助当地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同时,团队还实地探访了蓝田百香果基地,对“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进行推广宣传,并突破性地将二者结合,形成“助农+非遗”联动的宣传新模式。

实地调研之余,团队走进龙门中学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走访老兵、收集红色故事,联动当地社工推动“非遗”宣传活动开展,为龙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佛山大学潮昇实践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佛山大学潮昇实践团深入汕头市潮南区,以“潮瓷风韵——数字传承非遗,科教赋能乡村”为主题开展活动,致力于搭建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桥梁,让科技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团队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建立非遗文物的三维模型,使非遗文化“触手可及”,让大众能直观了解嵌瓷艺术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为汕头市潮南区的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山大学莓丽乡村实践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为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帮助种植者及时识别和监测病虫害问题,佛山大学莓丽乡村实践团奔赴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基于当地病虫害问题,利用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和图像识别技术,训练出一个基于SE-ResNeXt50的病虫害识别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小程序、网站和硬件设施。农民只需将图片上传至系统后台,系统将自动识别病虫害类型,提供个性化防治方案。

通过大量学习和训练,目前该系统识别精度已高达93.2%,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多种常见病虫害。此外,实践团与龙川县电信公司合作,实现病虫害识别模型与电信摄像设备的联合部署。该摄像头可自动捕获图像并传送至系统进行分析,及时将结果呈现给农户,帮助其更精准高效地完成生产种植。

此次活动是团队“挑战杯”项目的落地,该项目曾获广东“百千万工程”100个种子示范项目、省级重点队伍等荣誉。

佛山大学“智在乡行,科兴助农”实践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作为肇庆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江谷镇具有丰富的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但仍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在这里,佛山大学“智在乡行,科兴助农”实践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以数字化形式帮助当地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通过直播宣传绿樱庄园,实践团以“采摘+品尝”为亮点,带领游客参观庄园和娱乐项目,直播总计点赞量达1.3万。为了更好地宣传江谷镇九大景点,实践团运用计算机语言、无人机拍摄和全景VR技术为当地的九大景点打造VR全景影像。目前,实践团制作的VR已嵌入江谷湾水乡小程序,有效推动科技与当地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创新。

佛山大学和光同尘实践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佛山大学和光同尘实践团成员有着扎实的理工科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的师范教学能力。成员们奔赴云浮市罗定连州镇,以“科技下乡,振兴乡村”为主题,与其他院校联合举办“云浮青春·益起来”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开设了为期3天、以线上线下“双线”协同模式为特色的物理实验课程。

课堂之外,团队还走进乡村自建新房,用自主研发的甲醛检测仪为村民免费检测新房的空气质量,积极向农村地区普及“消除甲醛,净化空气”相关知识,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与安全相联系,实现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佛山大学净乡服务队实践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佛山大学净乡服务队实践团与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达成以“创意设计”为主题的结对需求,通过参观和走访方式,深入了解茶坑村的特色产业,协助其打造“茶坑臻品”品牌。

团队成员秉持“遗韵振兴”的初心,从“文创+文旅”双模式着手推进。结合当地特色,团队为茶坑村设计了手绘地图,并开展相关VI设计,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创意设计”方案,还拍摄了多条符合当下年轻审美的趣味短视频。

佛山大学禅艺律动队实践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佛山大学禅艺律动实践团致力于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结合佛山传统文化元素和乡村特色建筑元素,通过墙绘形式对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深村胜利村的墙面进行改造,为街道增添靓丽色彩。

团队还来到了忠信社区,开展为期15天的艺术创新人才种子培育课堂,运用亚克力设计绘画等艺术形式,创作出一系列反映当地风貌的艺术作品,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共同营造具有艺术魅力的社区氛围。

佛山大学耕蓄云间实践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佛山大学耕蓄云间实践团立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数字艺术+新媒体运营+公共交互设计”相结合方式,深挖当地红色沿革历史,收集村民创意构思,拍摄系列大美稔村视频,带动当地近200人参与文创产品设计活动,并在线上搭建了稔村文化数字展馆。

目前,团队在整理调研内容的基础上,通过3D建模与制作小程序实现了线上文物展览,并不断完善耕蓄云间网页服务,保持项目的前沿性和吸引力,实现了稔村文化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促进当地文化成果转化,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代。

佛山大学植禾岁丰实践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佛山大学植禾岁丰实践团依托“攀登计划”理论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29日至7月4日前往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白洞村,通过多维度调研与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品牌项目高明红茶高质量发展。

团队成员们走入村落,与村委书记、企业负责人、茶厂师傅与村民进行深度访谈。调研过程中,团队以专业知识赋能茶农,通过对茶园土壤成分、养分含量及潜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茶树与豆科植物间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发育,从而对茶园的施肥结构、土壤环境进行了优化,有效帮助当地茶农提升了茶叶品质。

佛山大学“渔”跃乡村实践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佛山大学“渔”跃乡村实践团主要由佛山大学畜牧兽医、机械电子工程和产品设计等专业的青年学生组成。针对云浮市新兴县东成镇都斛村罗非鱼苗长距离运输存活率低、鱼苗运输技术落后等问题,团队应用渔业养殖与嵌入式技术,经过7个多月的设计与研究,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智慧罗非鱼苗运输多参数监控设备,为实现鱼苗长距离运输的高存活率保驾护航。

该团队已获评教育部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立项、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学生学术基金重点项目等。

佛山大学畜禽健康卫士实践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佛山大学畜禽健康卫士实践团由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团队与温氏集团达成深入合作,以温氏船岗家禽实验场土鸡2号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成像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鸡只温度反演模型雏形,实现非接触式鸡只体温测量。

通过收集和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土鸡2号的体温、叫声和精神状态等生理数据,团队以土鸡2号为动物模型构建了家禽数据库,能通过分析归纳土鸡2号体温变化规律,判断鸡只行为与健康状态是否正常。

目前,团队成员针对该项目成果已发表SCI论文2篇,获批1项专利,获评2024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立项和优秀团队,实现科研实践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佛山大学河小青实践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聚焦珠江三角洲之源的江根村和曾被列为黑臭水体的大棉涌,佛山大学河小青实践团通过巡河测水、宣传片拍摄、河流保护课堂宣讲等方式开展活动,助力水质提升。

团队围绕大棉涌开展巡河测水,利用便携式测水设备检测水质10余次,并取水样回校利用COD检测仪分析生物浮床减污效果。同时,团队在江根村和北江社区开设河流保护课堂,以自主设计的河流文创产品作为课堂奖品,通过介绍当地河流历史、污染原因与治理保护措施,带领学生体验测水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环保意识。

佛山大学凝心共振服务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今年暑假,佛山大学凝心共振服务队来到新兴县河头镇步㙟村,对步㙟、枫木咀两大自然村以及步㙟梅园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建议方案筹备工作。

目前,该团队已基本完成步㙟梅园景区生态环境优化设计方案、步㙟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建议设计方案和枫木咀自然村“美丽庭院”规划建议设计方案。其中,“步㙟和美乡村——凝心共振共建设”项目已与步㙟村委完成结对,后续将持续攻坚,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青年力量。

佛山大学乡路通达实践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佛山大学乡路通达实践团依托“攀登计划”科研转化项目和“挑战杯”竞赛转化项目,围绕云浮市新兴县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托路面病害智能可视化识别、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低碳建养与持久修复等技术,深入乡村基层和施工一线,走访村民及施工人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新兴县农村公路建养提供对策方案。

未来,乡路通达实践团将持续跟进新兴县公路建设与养护情况,根据需求调整相应的项目技术研发方向,帮助当地打通道路施工技术壁垒,赋能新兴农村交通建设。

佛山大学“乐从中来”实践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佛山大学“乐从中来”实践团以美学为笔、以文化为墨,致力于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将乐从社区打造成为居民心中的温馨港湾。

团队遍访顺德乐从社区,形成了一套“社区牵头+居民参与+大学生实践”的全方位改造方案,运用了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打造融合历史底蕴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社区公共生活空间。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团队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需求,与居委会紧密协作,召开研讨会鼓励居民参与设计。

佛山大学红风古鸢实践团(医学院)

在阳春市双滘镇,佛山大学红风古鸢实践团巧妙运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监测系统,捕捉沙姜植株株高、叶色等关键信息,了解沙姜植株的生长状态,及时反馈给当地农户,帮助农户即时获取作物生长的有效数据。

同时,团队应用“科技+文创”的思路充分发挥创意与想象力,以当地特有的姜花为灵感源泉,设计出“姜小弟”这一充满童趣与文化底蕴的文创品牌人物形象,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对当地特色进行大力宣传,积累超8万点赞量。

佛山大学青医·萤火守护者实践团(医学院)

佛山大学青医·萤火守护者实践团结合自身医学专业优势,将医疗知识带入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新媒体优势赋能当地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团队的亮点项目在于“链条式医疗服务”,对村中200余人次开展了3场医疗健康知识科普宣讲,为累计150余人次提供中医推拿以及血压血糖的测量服务,并为6名患有高血压或高血糖的村民进行了连续5天的上门义诊,为其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仪器自测,以及进行定期回访。

团队还与当地“瑶族布袋木狮舞”的非遗文化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据其原型设计了“小布的日常”系列表情包与“小瑶”特色IP形象,后续将在微信平台上线。

佛山大学薪火之队(人文与教育学院)

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佛山大学薪火之队为云浮市新兴县大江镇开通热门新兴县旅游景点服务小程序,打造大江镇“红绿”主题旅游地创新型探索式VR实景,搭建电商直播平台,制作AI转场文旅视频,设计“红绿”主题全域旅游地图,以科技赋能文旅方式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针对大江镇文旅推广度不高、产业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团队已完成拍摄宣传视频2个,并通过搭建小程序框架、构建制作覆盖3个村庄的VR雏形、搭建大江豆豉产业直播平台、设计旅游地图框架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当地农文旅知名度。

佛山大学创客实践团(人文与教育学院)

聚焦当地文旅和特色农产业,佛山大学创客实践团走访挖掘簕竹镇与六祖镇地方特色亮点文化,通过宣传片拍摄、厨艺教学、公益直播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在簕竹镇,团队制作竹笋产业宣传片,传承当地美食文化;在六祖镇,团队将文旅宣传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提升当地旅游品牌知名度。

据统计,团队举办的云游庙街与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吸引了近9000名观众,累计点赞25万次,有效促进当地推广文化旅游与农产品。团队还走入当地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公益摄影服务,传递社会温暖。

佛山大学八万春实践团(经济管理学院)

佛山大学八万春实践团走进云浮罗定市榃滨镇、罗平镇与泗纶镇,以榃滨镇的肉桂、罗平镇的长岗坡渡槽、泗纶镇的罗竹蒸笼与亚灿米为切入点,对三镇岭南特色产业发展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

结合调研成果,团队拍摄了《绿美罗定:赓续红色革命精神,擦亮肉桂特色品牌》宣传片。

佛山大学稻香实践团(经济管理学院)

为推动专业知识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佛山大学稻香实践团走入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与当地的水井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运用专业优势,帮助企业编制详实而具有前瞻性的商业计划书。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与村支书、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谈,以两者需求为基础,制定了合理生产与运营计划。其中,团队分析了合水粉葛的销售情况,重新对合水粉葛进行市场定位,为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推广方案。

佛山大学法润凤城实践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佛山大学法润凤城实践团充分利用法学专业优势,聚焦潮州发展特色和农民痛点,以“法治+文旅”的创新性思路开展实践活动。

一方面,团队通过开设普法咨询摊位、拍摄反诈宣传片、开展法律宣讲等活动,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团队深度挖掘当地非遗事业与特色产业,探索社光村旅游资源,将潮绣、工夫茶等非遗技艺与农村旅游资源结合,制作文旅宣传片,助力农民增收,以“新文旅”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及“百千万工程”建设。

法润凤城实践团已连续3年与潮州市特色乡村对接,多次在当地开展普法摊位,线下服务超6000人次,农户受众达400人次。

自成立以来,该团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2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活动优秀团队。

佛山大学法学院兰城潮韵实践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佛山大学法学院兰城潮韵实践团与普宁市燎原街道人民政府结对,探索英歌“非遗+N”模式,深度挖掘英歌非遗文化精髓。在泥沟村、南山村,团队深度访谈国家级、省级、县级非遗传承人,结合当地英歌舞面临的青年力量不足、法律保护缺失、文旅产业滞后等问题,携手普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邀请佛山大学吴新奇教授到泥沟村开展相关讲座。

团队成员还走进大坝镇金太阳幼儿园,向近百名小朋友讲解英歌文化知识,同时与泥沟英歌队、南山英歌传承基地近100名青少年一同参与英歌舞训练,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英歌队,进一步助力英歌舞传承。

佛山大学青衿致远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云浮市新兴县,佛山大学青衿致远实践团深挖里洞镇、稔村镇在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及自然资源等领域的独特优势与互补潜力,为两镇破解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同质化挑战、开发程度不足及知名度不高等难题,通过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互助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团队走访了10个村落,共开展7个主题的七彩夏令营课堂、10类“一站式”公益摆摊、2场助农直播、40场入户宣传,并拍摄制作5个红旅宣传视频、5本文旅创意电子宣传册,辐射约5000人次。

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团队帮助两镇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与资源优化配置,搭桥建立两镇资源共享与政府联动,协同打造具有两镇地方特色的红色文旅精品路线、绿色生态共建平台等。

佛山大学闻道古灶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佛山大学闻道古灶实践团立足文化根脉,走访了古灶村的3个村落,开展文化宣讲活动5次,服务近1500人次,推动古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借助镜头和文字,团队通过带领参观宗祠、开展古灶文化宣讲等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鼓励青少年传承和弘扬古灶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的乡村样本。

南方+记者 姚昱旸

实习生 王妍程

通讯员 王瑶

编辑 余佩 童慧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