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江海区幼教集团擦亮家门口“优教”品牌

南方+ 记者

“时间时间像飞鸟,滴答滴答向前跑,今天我们毕业了……”近日,江门市江海区高新第一幼儿园毕业班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一场仪式感满满的毕业典礼,告别校园,并带上一份师长精心制作的“电子档案”,怀抱期待踏上小学新旅程。

这是江海区高新第一幼儿园作为江海区幼教集团的龙头园,开展幼小衔接教研教学探索的重要一环。立足“儿童为本”核心理念,江海区幼教集团自2022年成立以来便依托“新园老园并举、龙头园引领薄弱园”以及“紧密型+联盟型”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推进幼小衔接教研教学改革、园本新课程开发、青年教师协同成长、城乡教育一体化试点等系列举措,带领5所成员园在协同创新的集团化办园生态系统中共成长、齐发展,致力为江海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立足“儿童为本”核心理念,江海区幼教集团致力提供家门口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立足“儿童为本”核心理念,江海区幼教集团致力提供家门口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共享

集团引领,“六统筹”常态化运行

在一次以地方传统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江海区学前教育“同课异构”优秀课例展评活动中,江海区幼教集团各成员园各施所长——高新第一幼儿园的教师以游戏为形式,引导幼儿探索手脚配合撑龙舟的方法,再引导他们合作组成龙舟队进行龙舟竞赛;江南幼儿园的教师从传统文化体验出发,带领幼儿用滑板车和龙舟桡体验一场“陆上”礼乐龙舟赛;滘北幼儿园教师以手工制作为思路,用纸盒、鸡蛋托等多样材料带领幼儿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手工龙舟……

一场精彩的“同课异构”优秀课例展评,是成员园携手并进的过程。江海区幼教集团总园长仇淑英表示,“同课异构”的价值在于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不少教师能把自主、合作、探究等低结构课堂的组织方式运用在了教学活动中,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各有特色,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值得互相借鉴参考。

“同课异构”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幼儿教师各施所长,带领孩子们体验礼乐龙舟“非遗”文化。 江海区幼教集团供图

“同课异构”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幼儿教师各施所长,带领孩子们体验礼乐龙舟“非遗”文化。 江海区幼教集团供图

在江海区幼教集团探索开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同课异构”是手段之一,“共享”二字才是核心要点。仇淑英介绍,在“紧密型+联盟型”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下,集团内部已经实现了管理互鉴、文化互促、资源共享、师资共育、课程共建、课题共研的“六统筹”常态化运行机制,5所成员园建立起联合教研、联合质检、联合培训的深度合作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幼儿获得普惠的、有质量的教育。

“每一次教研教学活动,我们都会先出大方案,再定小方案,力求每所成员园都能共享共建。以本次毕业典礼为例,集团领导小组会率先讨论、推出一个总方案,再分发到各个成员园进行细化实施,各展特色,而相关设施设备资源也会在集团内流动、共用,最大程度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仇淑英补充。

江海区幼教集团总园长仇淑英是推动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江海区幼教集团总园长仇淑英是推动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作为幼教集团办园行为、办园方向的把关者,总园长是一所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在集团之初,仇淑英就扮演着集团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教育质量的保障者、课程实施的设计者、经验问题的发现者等角色,成为集团师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这样的合作共享机制下,龙头园将优质办园经验辐射到薄弱园,各成员园之间互学互鉴、扬长补短,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各园教育教学质量。”仇淑英说。

向内求,向外看,向前走。江海区幼教集团携手江门市直、蓬江2个幼教集团,与深圳坪山第一幼教集团一起组建“邑深幼教集团联盟”,通过园长论坛、专题教研、互访交流,借鉴他山之石,学习深圳幼教集团先进的办园理念、课程开发、体制创新、国际视野,推动系列教研教学改革,引领江海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并进

多项课题案例上榜省级示范名单

今年4月,江海区幼教集团成员园——江南幼儿园组织了一场幼小衔接家长会,通过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联动,搭建起幼小衔接的互动平台,让迷茫、焦虑的家长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家校共育方向,为孩子离园入校后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江海区作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承担着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课题项目。立此背景,江海区幼教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通过参观探访小学、“零起点”教学、幼小联合教研、“家园校”合力共育等方式,运用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教学手段,多角度降低幼儿入学适应的难度,减缓衔接“坡度”,助力幼儿顺利过渡。

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江海区幼教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课题项目。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江海区幼教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课题项目。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以“幼小衔接”为核心,江海区幼教集团推进多个课题立项,如江南幼儿园开展的课题研究为《基于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无缝对接的教育活动构建与实践——以“带着电子档案上小学”活动为例》,滘北幼儿园探究《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本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高新第一幼儿园关注《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实践与探索》《以幼小衔接学习准备为视角构建幼儿早期阅读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幼小衔接背景下利用自主游戏推动学习准备的策略实践研究》等课题。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我们进一步引导各成员园教师树立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科学育儿观,主动求变,以幼儿为本,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活动,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研教学专业水平。”仇淑英认为,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幼教集团会积极推动各成员园申请各项课题,并提供相应的平台支撑、资源支持。

围绕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江海区幼教集团将继续培养骨干拔尖人才队伍,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与人才流动。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围绕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江海区幼教集团将继续培养骨干拔尖人才队伍,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与人才流动。 南方+记者 黄烨倩 摄

过去一学年,江海区幼教集团成员园教师在参加区级、市级的课程故事、教学论文、微课制作、教学案例、同课异构、说播课等比赛中,有19人获区级一等奖、7人获市级一等奖,参赛人数及获奖情况都比前一学年明显提升。

另外,江海区幼教集团开发的《幼儿园生活化科学课程》入选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优秀持续培育项目,并有7个主题教学活动案例入选广东省“新课程”优秀实践案例,它们将被录入省的教育资源平台以供全省幼儿园教师借鉴参考,包括来自江南幼儿园的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小鸡宝宝成长记》、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探秘丝瓜丛》,来自高新第一幼儿园的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你好,蚂蚁》等。

展望未来,仇淑英表示,将继续用好课题立项、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工具,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骨干拔尖人才队伍,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与人才流动,为江海区幼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同时,幼教集团接下来还将聚焦教育教学质量,细化完善评价机制,对各成员园开展全方位的发展性绩效评估和动态质量监测,实现每一位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持续擦亮“江海优教”教育品牌。

采写:南方+记者 黄烨倩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