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理青年行】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侗乡新语”实践团调研三江文化馆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订阅

为了解三江县在非遗保护和文旅融合方面的政策措施,7月24日学校“侗乡新语”实践团调研三江县文化馆,与副馆长韦茈伊就三江非遗项目的现状、困难与未来规划展开了深入交流。

韦茈伊向实践团介绍三江号称百节之乡,月月过大节。依托民族丰富的资源,如今已有四个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五个国家级的传承人。韦茈伊重点介绍了三江县政府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一是“非遗+活动”,利用机关单位、“三月三”花炮节、侗族大歌节、高露油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比赛、展览和培训活动,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了社区参与度和市民对侗族非遗的认同感。二是“非遗+教育”三江县文化馆创新传承方式,免费开设课程与兴趣班使农民画、侗绣、侗族大歌等侗族传统文化进入乡村、校园、事业单位和社区,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学习认同侗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三是“非遗+产业”,政府积极支持非遗传承人加大非遗产品的开发上市,变文化资源为产业优势、致富渠道。韦茈伊自豪地说到如今参与传承的群众数量已达到十多人,占整个三江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显示出极高的传承比例。政府也培育出了三江清花绣坊(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侗乡应溪油茶厂等一批非遗产品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非遗传承和经济发展双赢。

侗乡新语实践团采访韦茈伊(全春丽 摄)

面对当前青年外出务工,非遗传承可能出现的断层问题,韦茈伊强调,政府将从非遗宣传、氛围营造、条件保障等方面积极做好非遗保护。“非遗保护和传承单靠政府是不够的。众人拾柴火焰高。非遗传承人的角色也至关重要,传承人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影响力组织开展活动,融入社区,当好非遗“形象大使”。面对非遗产品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韦茈伊指出需要汇聚各方力量,确保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调研期间,三江县文化馆正在举办“走近非遗·匠心传承营”暑期第一课。在韦茈伊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了侗天宫,进一步了解青少年暑期学习农民画的情况。在这里,簸箕画的创始人、侗画传承人杨玉洁现场指导学生绘制农民画。孩子们手持画笔,专注地凝视着画布,一笔一划地描绘着每一个细节。

实践团指导老师访谈侗画传承人杨玉洁(全春丽 摄)

实践团就农民画产业化的发展与杨玉洁进行交流。杨玉洁表示农民画的产业化过程既有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如何在保留和传承农民画的精髓的同时,实现广泛的市场推广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杨玉洁指出农民画的产业化路线不仅需要保持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还需要政府支持和市场开发的有力推动。近年来,杨玉洁通过开设工坊、设计创意产品、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收藏家,同时培养更多有志于农民画创作的年轻人。

调研期间,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实践团指导老师李大章就校地、校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非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三江非遗项目宣传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与文化馆和相关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

作者:林滢淇 庄麒勋 全春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