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办笔会 传承创新启来人——黄江书法界开展王镛书法作品赏析交流活动

黄江文联
+订阅

2024年7月28下午,由黄牛埔美术馆和东莞市书法家协会黄江分会共同主办的王镛教授书法作品赏析交流活动,在黄牛埔美术馆《山右手迹--王镛先生书法展》展厅现场举行,《山右手迹--王镛先生书法展》作为黄牛埔美术馆开馆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名家作品展,自7月10日开展以来,受到书法艺术界广泛关注,广东省内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纷纷前来观赏、学习。为了充分利用这次难得了欣赏、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镇内书法爱好者的欣赏和创作水平,黄牛埔美术馆与东莞书协黄江分会联合举办了这次作品赏析交流活动。东莞书协黄江分会会长刘鹤飞,副会长谢玉清、陈珠平、彭杰志、郑建林、黄红芳,黄江美协副会长、黄牛埔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浩凡及镇书协、美协分会的骨干会员30余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赏析交流活动由东莞书协黄江分会会长刘鹤飞主讲,他系统地介绍了王镛教授的艺术简介和艺术成就,并结合现场的作品介绍了其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王镛教授,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师从李可染、梁树年等大师,专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为国内培养了众多的书法艺术人才,其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他是当代“流行书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他提出的“流行书风”理念打破了传统书法的界限和束缚,为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这一理念对当代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在“流行书风”创作理念的推动下,王镛教授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尝试新的书写方式和表现手法,作品中融合多种书体,如篆、隶、楷、行、草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一味固守传统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常被视为异类,认为不符合传统审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在一些勇于创新,不断求变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眼中,他的书法源于传统,用笔刚劲有力,线条流畅自然并苍茫浑厚,善于运用各种笔法来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强调作品的整体感和画面感,风格在保留古意前提下,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并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冲击力。 刘鹤飞会长认为通过现场欣赏王镛教授的书法作品,一是学习如何向传统碑帖之外的书法,包括秦砖、汉瓦、汉碑及其它古代民间书法取法学习;二是学习如何在继承传统的情况下,在结体、用笔、章法进行改革创新;三是如何在作品中强调对比,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让传统的书法赋予新时代的面貌。

     王镛教授作品交流分享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书画爱好者在美术馆创作开展笔会交流。(文/谢玉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