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隧道博物馆!免费开放,就在南沙

广州南沙发布
+订阅

全国首个!绝对震撼!

在这个有“轨”的地下世界,

看大国重器如何施展“遁地术”,

将过去难于登天的“不可能”

变成现实中的人类伟大奇迹。

科技迷们不容错过!

跟着小南一起向地下出发,

探索全国首个隧道博物馆

一、全国首个隧道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隧道博物馆位于南沙区工业四路2号,是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也是2023—2027年度第一批中国土木工程科普教育基地,主要用于传播隧道文化、弘扬隧道精神,提升公众对隧道行业的认知。

博物馆共两层,分设“序厅、中国隧道史陈列厅、专题陈列厅、尾厅”四大展示区域。馆内展示内容丰富,展现方式多样,并以“光”和“亮”为主题,充分利用5D、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展物实体与光影时空完美结合。

该馆于2024年4月试运行,目前对所有市民游客免预约、免费开放,每天的参观时间为10:00—16:30(逢周一闭馆)

△在进入隧道博物馆前,有一处设计为“盾构龙”造型的研学中心

△在进入隧道博物馆前,有一处设计为“盾构龙”造型的研学中心

二、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地下世界”

为了讲好中国隧道和隧道人的故事,隧道博物馆的布展以中国隧道史为“线”,映照复兴之路;以万千隧道人为“珠”,体现家国情怀。

其中精选的192个代表中国隧道发展的工程,21个艺术雕塑场景,50项多媒体视频互动演绎,17套工程模型辅助展览,综合呈现了中国隧道的追光之路,让大家能深入了解中国隧道的发展历程,以及中铁隧道局四十余年来引领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实现四次跨越的奋斗故事。

地面一层的序厅开篇综述,通过“假如没有隧道”之问与“隧道大观”之答,让人在一问一答中了解隧道,重识隧道。

再往里走,中国隧道史基本陈列厅则分为五大部分,以“纵述历史+横排门类”的手法讲述了古代隧道、近代隧道和新中国隧道,尤其是新中国隧道从追赶到赶超的崛起之路。

△左臂为盾构,右臂为悬臂掘进机钻头,胸口为地质超前预报探测仪传感器,双腿为盾构机滚刀,集浑身利器于一体的隧道侠

△左臂为盾构,右臂为悬臂掘进机钻头,胸口为地质超前预报探测仪传感器,双腿为盾构机滚刀,集浑身利器于一体的隧道侠

地下一层的专题陈列厅分为:重器展示区、工法工艺区、国际知名隧道、中铁隧道局专题展。

重器展示区围绕“中国中铁1号”盾构机和“三臂凿岩台车”两大重器讲述隧道装备的发展。走下步道,可身处其中,近距离感受重器给予的震撼。

工法工艺区详细科普隧道所面临的各种灾害地质条件,阐述施工工法的创新与应用。

尾厅沉浸式影院则以“隧创未来”为理念,通过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以隧道为窗,让观众感受“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未来畅想,穿越现实,飞跃地球,畅想未来城市、能源工程、激光掘进、沙漠隧道、洲际隧道、太空隧道等。

三、隧道博物馆参观贴士

开放时间:

每天的参观时间为10:00—16:30(逢周一闭馆)

温馨提示:

博物馆对所有市民游客免预约、免费开放,进馆参观需持身份证。团体参观需提前2天预约,可致电18102710862进行咨询。

交通方式:

自驾出行:搜索“凯里亚德酒店(广州中铁隧道局总部店)”或者“中铁隧道局科技大厦”,即可通过导航前往。

公共交通:可乘坐广州地铁4号线至大涌站,A出口步行600米即可抵达。

来源:印象南沙、南方都市报

图片:刘伟

编辑:Kakin

校对:胡霞霞

二审:潘晓婷

终审:黄增才、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