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建设推进会在中山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首届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高颖等近30名中医药专家学者相聚中山,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表示,中山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背后有着三大亮点:一是将中医体质学和慢病防控深度融合,真正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二是牢牢把握了守正创新的宗旨,发挥中医防病、治病、康复的独特优势,达到1+1+1远大于3的效果;三是开辟了中医药服务“医改”的新方向,通过制度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中医药“防治康”服务,为中医药参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大会现场。 南方拍客 王云 供图
什么是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
防中有治、治中有康、康中有防
什么是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会上,中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赖海标就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建设方案作了详细解读。
“防治康”中的“防”,指中医预防,“治”指中医诊疗,“康”指中医康复。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这三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分散在不同科室部门,各有特色。“我们提出将预防疾病、诊治疾病以及后期康复有机整合,这是中山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的‘防治康’一体化诊疗模式。” 赖海标表示。
现场,中山市中医院与高颖、胡义扬、潘胡丹等中医药专家教授签订了《高水平团队引进合作协议》。此外,多方代表还签署了《中山市中医院医疗技术合作协议》、《中山市中医院“防治康”一体化诊疗方案临床病例观察委托协议书》,并为中山市中医药技术中心进行揭牌。
中山市中医院与高颖、胡义扬、潘胡丹等中医药专家教授,签订了《高水平团队引进合作协议》。 南方拍客 王云 供图
“中山市中医院将成为中山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建设的领头单位。”赖海标表示,中山市中医院将优先选择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且容易复发的病种,如冠心病、脑中风、老年骨折等疾病作为探索新诊疗模式的切入口,尝试探索出中山中医药发展的特色,待到新诊疗模式成功落地应用后,再向全市推广。
“作为中山市中医院,我们希望能做好规范统筹,做好方案制定和措施安排,完善培训、考核和质控。通过市属三甲医院、二级医院、社区中心,带动居民居家康复有机融合,一起来推进‘防治康’一体化的诊疗模式的建设落地。” 赖海标说。
中山市中医院与高颖、胡义扬、潘胡丹等中医药专家教授,签订了《高水平团队引进合作协议》。 南方拍客 王云 供图
全省率先建成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山连续两年获中医药“国字号”项目
据了解,中山在全省较早建成市—区域—镇街—社区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近年来,中山的中医床位、医师等核心资源年均增长超11%,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大幅提升至36%。5个中山中医重点专科入选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全市近年来新增三甲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各1家,中山市中医院国考排名提升至全国第52。此外,中山在“医保支持中医发展创新模式”“大湾区中医药合作模式”“中医药文化宣传矩阵建设”等领域近年来都走在全国前列。
2023年、2024年,中山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两个中医药“国字号”项目。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迈入新征程,中山市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大局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提出打造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遴选了数个发病率高、中医药诊疗优势明显的病种进行试点。
中山计划通过制度性安排,遴选试点病种,推动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与慢病管理相融合,推动中医药介入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的关键节点。中山要在全市构建起“重预防、精治疗、快康复”的一体化中医药医防融合新机制,开启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探索。
多方代表签署了《中山市中医院医疗技术合作协议》、《中山市中医院“防治康”一体化诊疗方案临床病例观察委托协议书》。 南方拍客 王云 供图
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建设也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鼎力支持。针对优化该创新模式、高效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和试验区建设,专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宏斌表示,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的城市,中山也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展望未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将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中山市的校地合作项目为契机,赋能大湾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刘良对中山创新打造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表示了肯定。他认为,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有益实践。“希望中山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合作优势、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的政策优势以及中医专科专病的内涵优势等五大优势,差异化发展中医药重点专科,积极拓展和高水平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横琴实验室等平台的合作,推动全市乃至全省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卫华表示,接下来,中山将全面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防治康”一体化服务网络,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新模式,力争打造可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中山经验、中山样本。
南方+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黄谨 曹水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