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海归从农业“小白”蜕变成新农人,是什么让他走上这条路?

南方+

“有人说农业很难做,但我认为农业事业大有可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和回国奋斗的目标。”7月25日,在位于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南昌村柏之源(河源市紫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凤梨种植基地,成片的凤梨已进入采摘期。“95后”农场负责人龚舒畅正与果农们戴着手套、拿着箩筐小心翼翼地采摘凤梨,忙得满头大汗。

眼前的龚舒畅,让人很难与“海归”联系在一起。28岁的他,于2019年在美国完成学业后,便到国际企业工作。留学期间,他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年离职后,回国便投身到广阔的农村天地,在河源田间地头间追寻梦想。

回国创业

瞄准特色水果沃柑、凤梨……

“我个人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喜欢接触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当笔者问起龚舒畅,是什么原因促使回国创业的想法,并选择农业方面时,他笑言道。

龚舒畅告诉笔者,在2017年回国探亲时,父亲就带他回乡考察这块地。直到2019年正式回国后,他偶然尝到了沃柑,其味道蜜中带酸,果汁丰沛而清冽,果肉鲜嫩而细腻,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当时的他就认定这水果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

经过深思熟虑后,2019年龚舒畅放弃了美国“绿卡”以及高薪工作,毅然回国返乡,成立了柏之源(河源市紫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龚舒畅向笔者坦言,起初,从金融行业转型到农业做“新农人”,他也没少心烦。

“刚开始时,其实是挺难,对农业方面自己是‘小白’。”龚舒畅谈及,回到家乡,尽管是出生地,却因自幼在惠州长大,对村民多感陌生。如今归来,面对诸多不熟悉的面孔,难免遭遇质疑与挑战,甚至被指点一二,但这份独特的经历也承载着乡亲们的关怀与期望。

龚舒畅为消除村民质疑,积极融入乡村生活,与村民、农户及镇村干部深入交流,以实际行动赢得信任,质疑声日渐消散。同时,创业初期,由于缺乏种植沃柑的实践经验,从施肥到剪枝,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石头过河”。为此,他先后到惠州、惠阳等地,拜访种植产区,学习取经,把经验方法带回来。

近年来,该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植面积,种植基地从最初的400多亩扩建至680多亩。其中,种植有沃柑200亩、茶叶120亩、凤梨8亩、木瓜4亩等各类蔬果,并进行水产和禽类养殖,开启了现代生态农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此外,150亩沃柑种植基地于2020年7月荣获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称号。

科技支撑

延伸产业链助农增收 

如今,在柏之源(河源市紫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试种的8亩凤梨已迎来采摘季。龚舒畅介绍:“试种凤梨是为了下来作为农业推广的产品,该品种无需农药,只需要点肥料,纯天然生长。预计今年亩产将达到1000斤左右,产值达9万。”

他还说道,凤梨作为农业推广产品,优势在于好管理,且生长周期短,仅一年多时间就能结果,其经济效益远超水稻,每亩地的收益能高出2000元至3000元。这不仅为村民开辟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还有效促进镇村闲置土地的再利用,激活了土地资源。接下来,基地将扩大种植面积,并引进更丰富的蔬果品种,争取做到全季采摘,让市民时刻都有新鲜水果可吃。

“做农业,我始终坚持产品保质,不保量,次果当肥料,都不会进行销售。从远期来看,只有农业科技现代化,才能进一步对产品保质保量。”憧憬未来发展方向,龚舒畅信心十足。

他规划未来几年,在现有水肥一体化技术上,再引入农业数字化技术,“我准备把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知识结合,在农业种植生产端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精细化应用”。

在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同时,龚舒畅还策划了对蔬果产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旨在全面促进产业链的升级与拓展。他说:“接下来,还想将沃柑、茶叶、木瓜等产品深加工,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新饮品、果酱、小吃等,拓展市场。全力构建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促进联农合作,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实现产业富民效益。”

【撰文】张浩森 通讯员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张浩森


编辑 牛攀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