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吴川:深耕校地企合作 助推产业振兴

南方+

“要如何推广吴川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企业,从而让在外的学子能了解吴川、来到吴川、建设吴川呢?”这是岭南师范学院的林宇婷同学所提出的问题。怀揣着对吴川发展的热忱与期待,她与四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加入了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此次吴川之行,他们不仅延续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传统,更进一步提档升级,展开调研座谈会与实地考察,聚焦吴川人才发展,畅通校地对接渠道。

带队调研的是驻塘㙍镇杨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双百行动”服务队副队长谢礼炮,面对年轻面孔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踊跃询问,“校地企合作”是他这场调研座谈会的高频答复词。

“吴川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招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这一循环,吴川有效解决了人才供给问题,企业解决了招工难问题,学校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拥有多年高校工作经验的谢礼炮,从地方、企业和学校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这一模式。他坚信,三方之间的深度合作不仅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更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

2023年以来,吴川市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年“1+2+6”行动、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积极围绕产业所需、技术所需,对接高校院所,架起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桥梁,校地企合作模式结出累累硕果,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动力。

聚焦平台搭建赋能,推动资源集聚

平台是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吴川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畅通校地企三方合作的重要切入口,积极协助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成的“双百行动”驻吴川市服务队,加快制定完善“双百行动”三年工作规划,并遵循“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原则,确定了14个校地结对共建项目清单。

在“双百行动”驻吴川市服务队的推动下,今年3月份,吴川市“百千万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正式落地吴川市委党校,吴川市统筹联动院校优势资源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强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依托校地企三方共建‘百千万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着力培养一批符合吴川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本土人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周仲高在采访中说道。

布局科技小院网络是吴川探索“平台驱动、人才赋能”的又一有益探索。今年以来,吴川坚持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基础和高质量发展急需,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面向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关键链条,系统性布局科技小院网络,探索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广东海洋大学与域内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吴川市黄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分别申报共建“广东吴川对虾预制食品科技小院”“广东吴川吴阳甘薯科技小院”“广东吴川黄坡人文科技小院”3家科技小院。接下来,吴川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小院建设与推广力度,推动“科技+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当地企业发展、农村产业增收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

除此之外,吴川市在职业教育领域上也喜讯连连。如吴川市职业高级中学建立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中心)吴川分院(分中心),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合作打造“3+2”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有效推动优势教育资源下沉,打通吴川市职业高级中学直达全省知名高职院校入读的便捷通道,助力吴川本土人才振兴。

素有“中国建筑装饰之乡”美誉的吴川,也在积极将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与职业教育充分联系起来。今年3月初,湛江建筑职业学院项目成功立项,项目选址位于吴川市长岐镇大廓口,金额达35亿元。作为一所非营利性民办中、高等职业学院,湛江建筑职业学院的加入,必将进一步强化吴川市建筑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促使本地建筑企业不断做强,更有利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建筑品牌。

聚焦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协同攻关

校园、地方与企业如何携手并进,发挥协同效能?吴川近年来始终在不懈探寻最优解,逐渐在守正创新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建设道路。

在今年六月召开的吴川市人才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吴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杨志伟向岭南师范学院学生们现场介绍:“吴川目前正在着力紧扣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清单式’引进产业人才,大力引进培养海洋生物产业领域紧缺人才,拓宽产业人才‘源头活水’,加快科技人才引育,做强产业新支撑。”发展并强化自身特色产业优势,不仅是吴川的核心战略方向,更是校地企紧密合作的重要方向。

三江汇聚,肥田沃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吴川成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因此,做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好粮食生产,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发种植,是吴川与企业、院校间最熟悉的合作领域。例如,吴川市黄坡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深度对接,签署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了循环一体化养羊、甘薯种苗主培扩繁、热带果树产业示范园建设、奇楠沉香产业等多个镇域特色农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其中,科技特派员团队组织专家完成“林屋村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协助林屋村委会利用8000亩林地资源建设热带果树产业示范园、丰田共同富裕产业示范园。示范园首期种植了80亩2000多棵香水柠檬果树,为4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恒盈农业公司和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开展产学研基地和人才实践基地共建,借助高校的技术和资源对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如在牛犊品质方面,经过专业团队的人工授精式育牛,初生牛犊的体重可达七八十斤,较之传统繁殖模式有了成倍的增长,实现高校农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转化。

与此同时,吴川海洋生物产业一批龙头、优势企业也发挥了“领头羊”的先锋作用,主动与高校院所谋求合作、协同研究。例如,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在预制菜品的研发及新技术应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水产品微冻细胞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农国际农业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成立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虾蟹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带队驻点对脆虾进行研究。

据统计,吴川市海洋生物产业人才发展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海洋生物产业企业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3项,建立预制菜行业标准2项,产业研发体系不断增强。

聚焦人才技能提升,推动共建共育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校地企三方协作,归根结底是在人才共引共育上做文章。吴川以最大化校地企人才价值为核心,联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人才共建共育,推动智力资源共享,以校地合力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人才支撑与智慧动力。

今年6月底,由吴川市华大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十链百场千企”人才系列活动,聚焦“南粤家政”发展与“育婴员”技能提升,为118位参训“南粤家政”专场人员提供业务技能提升、法律法规与标准学习、客户关系与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为60位参训“育婴员”专场人员提供婴幼儿生活照料、作息安排与习惯培养、生长监测、常见症状护理、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的培训。

在对口帮扶期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工作专班,筹备成立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专门为农民技能培训与考证提供“送教送技下乡”“入校入企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帮助塘㙍镇开办了智能建筑领班低压电工上岗证培训班、老年人照护技能培训班、育婴员培训班以及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技能培训班共4个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71人次。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乡村振兴创业带头人农业经理培训项目,培养专业化、高素质农业经理人队伍。同时,建立提质强能帮扶工作专班,指导和协助吴川市职业高级中学加强内涵建设,组团指导协助开展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和其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并筹备推动吴川市内3所职业高中对接江门恩平智能装备工业园,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今年暑假,吴川市将组织开展“博士团队进吴川助企助农”活动,服务吴川本地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需求。目前,已对接吴川的校地服务百千万团队有12支,服务内容涵盖中医推广、眼睛保护、张炎故居保护发扬、急救、红旅宣传、乡村墙面彩绘等,预计将成功对接20支团队开展助企助农服务。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社科院将组织大学生特别是吴川籍大学生到结对服务的5个乡镇12条行政村开展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其中,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吴川市杨屋中学签订协议,结对为党建共建单位,在杨屋中学设立“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广东省社科院将开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长者饭堂”“名人陈兰彬文化传承”等研究生立项科研创新项目调研。

当前,吴川正全力建立健全校地企三方沟通联络机制,努力将各自资源优势发挥最大化,多措并举用好用活高校院所人才,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吴川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撰文】梁晓静 梁城

编辑 李怡茜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