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刀医生在广东,患者在新疆,遥远的空间距离没有阻断手术的顺利进行。
7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下称“中大五院”)院长林天歆在广东借助国产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名远在新疆喀什的患者开展泌尿外科手术。
林天歆在广东远程开展手术。
“就像在病人床旁手术一样”
切换腔镜位置和视野的远近,林天歆清晰地看到病灶的位置和周围结构,随后,他操控机械臂,灵活地建立通道、切除梗阻、精密缝合、引流、闭合切口……
与此同时,远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喀地一院”)的医生团队配合着他,同步操作。
喀地一院手术现场。
这是一台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远程手术,由林天歆在广东主刀,而患者在新疆喀什的手术室里。
“虽然跨越5000公里,但就像在病人床旁手术一样。”林天歆回忆,手术当天,他坐在机器人操控台前,看着屏幕上的手术室实时画面实施手术,在5G信号加持下几乎感觉不到延迟。
手术的对象是一名60岁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伴肾积水患者。当时,喀地一院泌尿外科团队接诊这位患者后,断定其急需手术,便马上联系了远在广东的林天歆团队,双方讨论评估后,决定进行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
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手术不仅能提高手术精准性和稳定性,还能有效减小手术创口、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整场手术历时1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不到10毫升。术后第二天,患者已能下床活动。
“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是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为喀什地区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手术选择。”喀地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吴源泉说。
自研手术机器人助力边疆医疗发展
这场跨越5000公里的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
过去,我国手术机器人长期依赖进口,面临设备耗材价格昂贵,迭代频繁度高的难题。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林天歆带领团队联合技术单位,攻克了主从双向映射控制、仿生关节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又进一步突破了九轴联动多级传动技术、单臂集成设计等,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单臂单孔机器人,在图像延时、操作范围、手术导航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该手术机器人已落地应用,在47家医院装机,完成了1200余台手术。与此同时,这款“中国智造”的手术机器人已获阿联酋医疗器械进口批准,正逐步走向全球。
“未来,中大五院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林天歆说。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借助手术机器人,将通过远程教学示范、远程手术指导等方式,持续助力喀地一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此前,他曾作为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将当地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50%提高到98%。返粤后,在他倡议下,喀什地区建立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一带一路”(喀什)微创技术培训中心,助力边疆医疗工作发展。
南方+记者 吴雅楠
通讯员 张嘉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