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中西医并重,守护群众生命中枢

南方+

注重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对症治疗相结合是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一直以来的发展之道。作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承载着守护患者“最强大脑”的重任。近年来,脑病科始终秉持着“患者至上,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理念,在学科建设、技术实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清远及周边地区患者带来了更先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诊疗,精准治疗护航生命

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是医院早期成立的科室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科室已成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还是国家区域(华南)中医脑病诊疗中心分中心。

“脑病科由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科、心理睡眠科三大板块组成。”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林英健介绍,科室还设有名中医门诊、神经内科门诊、眩晕门诊、心理睡眠门诊等多个特色门诊,年出院患者超过2900人次,年门诊量达30000余人次。

将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是脑病科的诊疗特色。

“中医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有其独特优势。”林英健说,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临床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受患者好评。

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的团队力量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科室汇聚了一批素质高、技术力量强且中西医融会贯通的专业队伍,拥有广东省名中医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高达七成。此外,科室还配备了2名专职床边神经康复技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在科研方面,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同样成绩斐然。科室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立项任务,并在脑科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提升了科室的学术地位,更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科室还承担着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医药学院研究生、本科及规培基地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科室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学人才,更为中医脑病学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完善卒中中心建设,不断提高抢救效率

73岁的刘奶奶在家中突发中风,发病三小时后被紧急送往清远市中医院。入院后,医院迅速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刘奶奶在溶栓治疗小组迅速、规范的多科协作下,仅用了不到20分钟就接受了溶栓治疗。目前,该患者肌力已恢复至五级,身体情况基本恢复正常。

“脑血流中断时间过长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所以,脑卒中的治疗必须分秒必争。”林英健说,脑卒中是我国目前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发生卒中后,能及时进行溶栓或介入取栓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为建立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学科联合救治及规范化的诊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022年,清远市中医院正式启动卒中中心建设工作。

清远市中医院通过建立完善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多学科联合例会质控制度、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等,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组织各科室联合查房或会诊,加强多学科之间合作,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医院各学科的合作努力,如今清远市中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规范,达到急诊处理快、临床科室响应快、病人接受治疗快的效果,不断缩短DNT时间。

DNT时间是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急诊到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是评估卒中急诊救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时间越短效率越高。

据林英健介绍,如今清远市中医院卒中中心的DNT时间已控制在40分钟以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最大限度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脑卒中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在卒中分级诊疗方面,清远市中医院积极参与“千县万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分级诊疗,参与中风识别行动救治,定期填报中风识别数据。同时和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与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120)签订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协议,保证与院前调度工作无缝衔接。

救治流程更加规范、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攀升、救治时间持续缩短,使清远众多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23年,清远市中医院卒中中心通过省级验收被授予广东省“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单位。

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助力患者康复

走进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病房,带有一丝苦味的中药味扑鼻而来。

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在中医特色疗法方面同样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到的见解。科室积极开展中医医疗特色技术和疗法,包括醒脑开窍针法、头针技术、毫针刺法、放血疗法、推拿、开天门、刮痧、药物罐、棍针、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督脉灸、火龙罐、中药热奄包、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硬膏贴敷、红外线治疗(TDP)等。这些疗法不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而且深受患者好评。此外,脑病科还有专职床边神经康复技师2名,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效果。

“现在能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也有一些因为没能及早发现,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留下后遗症的患者。”林英健说。

50岁张先生中风发生后,没能及早识别,导致大面积脑梗,尽管在清远市中医院的治疗下,挽回了生命,但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无法下地走路。张先生入住脑病科后,医生根据他的病情,制定了一套康复治疗方案。通过针灸、推拿、指导锻炼,一个月后,张先生能下地走路。

偏瘫只是脑卒中后遗症的一种。林英健介绍,脑卒中后引起的诸如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言语不利、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阻碍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步伐。因此,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在卒中早期康复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脑病科会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辨证施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汤剂。同时,他们还结合省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制定了多个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并形成了头痛一号方、中风一号方、中风二号方、眩晕一号方、眩晕二号方、面瘫通窍方等协定方。这些协定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撰文】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 胡艳华 成谕福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