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深圳一家“无声咖啡”
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和华强北的热闹
映衬出两极的气质
这家“无声咖啡店”里,店员全部都是听障人士,顾客需要通过扫码完成下单。如果有额外的需求则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表达,再搭配手写板和店员沟通。
这是华强北第二家“无声咖啡”店,主理人杨元成是这个项目里唯一的健全人士。来自台湾的杨元成带领着这批听障人士从2020年开始创业,经历过小吃店、果汁店,2023年添加了咖啡品类让项目更加多元。
而这个公益项目的开展,要从五年前说起。
01
为打入听障餐饮店学习手语
带着4人出来创业
杨元成的一次性杯子上写着“老杨”俩个字,这也是店员对他的称呼。2017年他在深圳创办了一家生态科技公司,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负责后,他在空闲的间隙偶尔会参与公益项目。
2019年的一天,他在就餐时发现一家米粉店里聘请的都是听障人士,“我就觉得这项目挺好的”。在结识了老板之后,考虑到公益需要商业支持,他询问老板可否帮忙做品牌推广。一来二去之下,他也和店里的听障职员混熟了。
为了和员工沟通,老杨学习了手语。可即便在系统学习手语后,老杨发现每个地方的听障人士还有自己的地域表达,“因为它有分自然手语、国际手语、地方手语”。
在摸索到能够和职员们熟练交流后,老杨又了解到,服务员的工作并不能满足听障职员的需求,他想到是不是可以试着带他们创业?就这样,他们一起创立了餐饮品牌,“我想跟他们说‘你们不缺什么东西,你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跟社会交流’”。
2020年,杨元成带着4个听障伙伴来到福田尝试做外卖,“我们做果汁、色拉之类的轻食,生意做得很火,团队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支持,产品口味也很受市场认可”。
随着声量不断扩大,2023年,老杨在基金会的帮助下,让品牌正式走上公益之路。
“在基金会的指导下,我们会定期开设听障人士的技能培训,其中最重要是心态上的培训。想教会他们不要有那种‘等、靠、要’的心态,希望他们能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尝试勇敢地面对社会。”
02
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当上店长
老杨把他们推向台前
“有没有办法做一个‘造血式’的公益模式,我们自己先养活自己,然后再去帮助其他人?”这是老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接触到听障人士参与服务业的项目之后,老杨认为这已经踏出了“造血式”公益的第一步。“不可能一辈子当服务员是不是?所以我会要求他们学习更多技能,把他们推到台前。在我们店如果三年内没有办法干到店长,我就会请你离开。如果你要回来就重新面试,重新从服务业开始干起。”
为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业,老杨除了支付相对应的底薪外,更多是希望他们能领取到公司的利润分红。有了激励机制,员工的干劲儿也起来了。
来自安徽的潘鹏是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无声咖啡”项目的店长,此前在上海做过餐饮项目,2020年在行业内听说老杨在带着听障人士做餐饮之后投奔过来。
深圳的包容度让他坚定了扎根这座城市的决心。由于听不见,听障职员的专注度更高。新的技能,往往三天他们就能烂熟于心。“平均两分钟一杯,即便是在CBD的就餐高峰期,我们也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2021年,潘鹏当上店长,从此他便成为了店里主动和顾客接洽的人。“除了店面的管理还有运营,我还需要跟客人对接。”尽管听不见,但听障职员的手写速度远超常人,“这杯咖啡做得怎么样?”“果汁的甜度您还满意吗?”手写板成为了他们与顾客沟通的重要工具,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获取顾客的想法后,他们会第一时间在手写板上回应。
为了让更多听障人士能够消除芥蒂,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老杨出席很多场合都会带上他们,如CBD商圈或大学社团里的手语课教学、青年咖啡培训的体验课等等,都会鼓励他们上场或充当助教角色。
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当上店长,是老杨的初衷,“未来如果他们想回老家开店,我愿意资助他们。”但在现阶段,这些投奔老杨来深打拼的年轻人,都没有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
03
13名聋人站在服务业一线
希望鼓励更多健全人与他们交流
客单量上浮的同时,老杨在听障人士圈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毕竟全员听障的店并不多。“我接到过一个爸爸的电话,他说女儿在听障朋友那里听说了我这家店,连续几天都在确认我这家店是不是真实存在。”为了一探究竟,这个姑娘在深圳的亲戚带着她过来面试 ,实地考察确认了项目真实性后,就把女儿委托给了老杨。
“她带着行李来面试,告诉我一定要来上班。”由于全部都是听障伙伴,对于听障人士而言这个氛围是他们喜欢的,“他们不用担心被歧视,也没有大小之分,我也很少来店里,顾客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从最初的4人,到如今的13人,越来越多听障人士跟着老杨站在了服务业一线。
得益于社区的帮助,党群服务中心的一角被免费改造成了咖啡店,店内不仅有座位,还为路过的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柠檬水。
这家面向社区的咖啡店,受众大多是亲子家庭或年龄较大的群体。“可能对听障职员还是会有一些芥蒂,但我会在店里设立提示牌写上‘听障人士创业店’或是‘我听不见,有事请招招手’的提示,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家店是没有声音的。我们店不需要捐赠或者援助,你像平常消费一样进来买杯果汁就是支持。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到更多想改变现状、突破自己的听障伙伴,看到他们能够独当一面,我就觉得挺高兴的。”
尽管老杨需要自己补贴这个听障公益项目,所幸他的善举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5岁的儿子主动学习了手语,经常来店里和员工们互动,“他会主动说谢谢,我也希望小孩子能够看到我在跟他们(听障职员)接触,可以培养更强的同理心。”
对此
网友纷纷点赞
有人表示:
“如果经过,一定去喝一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