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乐器的村小校长,教出300个“小音乐家”

南方+

03:18

(不会乐器的村小校长,教出300个“小音乐家”)

不会乐器的村小校长,教出300个“小音乐家”

两年多前,小学校长邱立民做了个决定:教全校的学生学会一样乐器。当时45岁的他,甚至自己也没怎么碰过乐器。

他所在的林头镇黄阳小学,离茂名电白区中心有20多公里。消息传开,一些家长不理解:区里的学校都不一定教乐器,村里的孩子学好语数英不就好了?

课间时间,有孩子在操场的树下练习口琴。

课间时间,有孩子在操场的树下练习口琴。

谁也不曾想到,今年7月下旬,邱立民领着孩子们登上了广东省文化馆的舞台,作为“苔花开”第四届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的开场演出,他们合奏了两首口琴曲。表演的“舞台”一下升级了:从只有挂着简谱的黑板和红底黄字条幅,变成了有专业的音响和花瓣形彩色光影环绕。

一支小小的口琴,让孩子们的童年飘进了多样而美妙的曲调。

一切要从邱立民接到的一个“任务”说起。

第四届“苔花开”美育成果展中,来自粤东西北农村孩子们的美术作品挂满了整面墙。

第四届“苔花开”美育成果展中,来自粤东西北农村孩子们的美术作品挂满了整面墙。

2021年底,邱立民从镇里得知并参加了长江公益基金会的“苔花开”项目,观摩中,他见到广州的学生改编课本内容,并搬到舞台上演出,有的学生会很多乐器,“素质特别高,特别自信。”

回到学校,深受触动的邱立民开始思索,如何在黄阳小学开展美育活动呢?

这所乡村小学在校学生300多人,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只有李汶珊是声乐专业毕业的,但也要兼任英语科老师。人力、资源条件有限,怎么办?

待彩排的学生放学后,邱立民独自在操场练习口琴。

待彩排的学生放学后,邱立民独自在操场练习口琴。

邱立民和老师们商量后,决定把口琴作为特色项目引进学校——口琴不贵,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体积小,方便学生随身携带,学起来也简单,容易普及。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邱立民近期需要攻克练习的曲目。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邱立民近期需要攻克练习的曲目。

教学生吹口琴,得先让老师们学会。为了帮老师建立学乐器的信心,邱立民决定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自己先在办公室示范。当其他老师批改作业时,他就在一旁按照口琴说明书的提示练习。一个多星期之后,勉强可以奏完一曲。看到校长学会了,有老师也凑过来跟他一起学。

黄阳小学大操场榕树下,孩子们共同吹奏口琴。

黄阳小学大操场榕树下,孩子们共同吹奏口琴。

起初,邱立民通过组建社团的方式在学生中普及口琴,效果不明显。他开始带着全校师生利用每周星期三课间操时间集中学习。操场上是一排排黑压压的小脑袋,他站在大黑板前,逐个音阶地带学生练习。

目前对口琴基本音阶比较熟悉的孩子,会相互交流尝试吹奏更难的曲子。

目前对口琴基本音阶比较熟悉的孩子,会相互交流尝试吹奏更难的曲子。

“同一段旋律,可能这边吹完了,那边还在吹,像多重奏一样此起彼伏的。”想起孩子们歪着脑袋认真学习的情形,李汶珊嘴角扬起笑意。

练习两个月后,大家演奏的步子慢慢齐了。学校不时有演出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邱立民买了一台几百元的摄像机,专门记录他们的演出。

对于不熟悉的曲子,邱立民偶尔会反向请教音乐老师和孩子们,再自行反复练习。

对于不熟悉的曲子,邱立民偶尔会反向请教音乐老师和孩子们,再自行反复练习。

时间来到了今年7月初,为了准备在广州的演出,孩子们一放暑假就投入练习。他们每天从早上8点半练到11点。有的孩子没有节奏感,老师就先示范,让他们先跟着谱子唱对了,再一遍遍地吹奏练习。

“练着练着,节奏突然卡上了,一切顺畅了,那种心情是很畅快的。”李汶珊说。

邱立民将曲谱抄在小黑板上,带领孩子们一起练习。

邱立民将曲谱抄在小黑板上,带领孩子们一起练习。

改变也在悄然发生。有个学生在李汶珊眼里很有音乐天赋,胆子却很小,一直不敢上台。李汶珊带她到自己家里免费“开小灶”。慢慢地,这个学生敢一点点靠近舞台了,还主动请缨参加广州的演出。

黄阳小学的很多孩子喜欢上了音乐课,碰到同时教主科和音乐课的老师,都只会喊他们“唱歌老师”“音乐老师”。以前每到课堂的提问环节,很多学生都低着头,现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很乐意回答问题,学习也专注了不少。孩子们回到家里,也不会一直盯着手机,常常拿起口琴练习。家长们的犹疑也一点点打消了。

7月18日,在黄阳小学的音乐教室,邱立民(后排中间)与孩子们进行赴穗研学演出前的最后彩排。

7月18日,在黄阳小学的音乐教室,邱立民(后排中间)与孩子们进行赴穗研学演出前的最后彩排。

7月18日,在黄阳小学的音乐教室,邱立民(后排中间)与孩子们进行赴穗研学演出前的最后彩排。

7月18日,在黄阳小学的音乐教室,邱立民(后排中间)与孩子们进行赴穗研学演出前的最后彩排。

“有丰富美育活动的学校,会更受孩子们欢迎,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同时这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亲社会能力,提升学业成就。”长期研究乡村儿童美育发展的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陈香君说。

音乐的磁场,给师生间带来了更紧密的联结。

黄阳小学学生赴穗研学旅程中,孩子们带着口琴参观星海音乐厅。

黄阳小学学生赴穗研学旅程中,孩子们带着口琴参观星海音乐厅。

黄阳小学学生赴穗研学旅程中,孩子们带着口琴参观星海音乐厅。

黄阳小学学生赴穗研学旅程中,孩子们带着口琴参观星海音乐厅。

“以前我在孩子们面前‘威信’挺高的,他们都比较怕我,在一起练琴多了,现在都把我当朋友了。”练习间隙,邱立民和老师们会给孩子们买水果、冰淇淋作为奖励,多了几百个“10后”的朋友,“70后”的他觉得自己变年轻了。

李汶珊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知道,接触音乐以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许多超出日常的快乐。

在第四届“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上,邱立民带领30多名黄阳小学师生共同演出口琴合奏,获得台下阵阵掌声。

在第四届“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上,邱立民带领30多名黄阳小学师生共同演出口琴合奏,获得台下阵阵掌声。

孩提时,李汶珊很羡慕电视上演奏琵琶的人,常常在电视机前愣住神。但她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乐器,直到上大学时,她报考了声乐专业,选修琵琶,才圆了儿时的梦。如今,她的生活很规律,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只有弹琴时,才会进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世界,那一刻,她可以专注地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

【摄影】南方+记者 梁钜聪

【文字】南方+记者 吴晓娴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海报】谭唯 潘洁

【校对】梁飞飞

【审核】王良珏 祁雷

编辑 李细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