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资源匮乏。1962年至1963年,香港遭遇严重干旱,连续9个月滴雨未降。艰难时候,每四日供水一次,每次仅四小时。找水挑水亦因此成为许多香港市民的时代记忆。为解决香港水荒问题,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该工程通过拦河筑坝、建设抽水站等方式提升水位,使东江支流石马河水倒流至深圳水库。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对港供水。
东江流经河源龙川、和平、东源、源城等县区,哺育着世代河源儿女。东深供水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南方日报、南方+河源新闻部循江而上,分赴源头城市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安远县以及东深供水工程蓄水源枫树坝水库、新丰江水库等地,以生态为尺,探今夕之变;通过“溯河之源”,知碧水从何而来,明长河由何而往。本期我们走进江西安远,溯江而上,探寻护源之举措,查究发展之路径。敬请垂注!
三百山“东江第一瀑”。
从三百山脚下,乘坐观光车,沿着蜿蜒山路,约20分钟就到达海拔900米的三百山东江源福鳌塘景点,广场中央的护源石上“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11个大字映入眼帘。福鳌塘静谧的东江源头水,流经不远处的“东江第一瀑”,顺势向南,源源不断流入粤港澳大湾区。
1743年,安远知县何兰发现三百山地区采矿炼铁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山体滑坡,毁坏农田,冲倒民房,害多而利少,随即颁发并实施多种树、禁采矿的封禁令。在官民的双向努力下,满目疮痍的三百山又变成绿水青山。
200多年后的今天,安远县实施“融入湾区发展、精雕东江翡翠”的发展战略,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果园子”“菜篮子”“米袋子”为目标,着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书写东江源头大文章。
“安远与大湾区人文相亲、山川相连,滚滚东江水将两地紧密相连。”安远县委书记杨有谷表示,目前,安远正以绿色、透明、闪亮、精美的新姿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全力打造投资兴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地,不断把“东江源头 翡翠安远”地域名片越擦越亮。
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发展历史悠久,是香港同胞饮用水源东江的发源地之一。 受访者供图
水自三百山来
安远与东江有何渊源?
安远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会处,森林覆盖率达84.3%,拥有三百山和赣南采茶戏发源地九龙山两座名山。其中,三百山是长江水系之贡江与珠江水系之东江的分水岭。
东江是珠江流域四大水系之一。东晋时称涅水,隋称循水,唐称循江、河源水,宋称龙川水、龙江,宋以后称东江。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龙江,今谓之东江,其源一出安远东一百六十里之寻邬堡,一出安远南四十里之三百坑。”表明东江有两个源头,一为寻乌水,一为安远水(亦称定南水,又名九曲河、贝岭水),两条河流在广东河源市龙川县合河坝汇合后始称东江。
《二十四史·明史》记载,安远府南有三百坑水下流广东龙川县。三百坑水即今安远县镇江河之古称。
镇江河从三百山流出后,在安远县境内先后流至凤山乡、镇岗乡、孔田镇、鹤子镇,在鹤子镇黎屋出县界流入江西省定南县九曲河往东南流,进入广东省龙川县贝岭水,汇入东江上游段寻乌水,两河在龙川枫树坝水库汇合后,流入东江,流经河源、惠州、东莞,注入狮子洋、伶仃洋,属东江一级支流。
“当地有歌谣‘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安远县史志研究室主任黄永健介绍,这条河就是镇江河。
三百山下的镇江河。
作为东江源头县,安远因水与香港结缘。
“上世纪60年代,香港遭遇大旱,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问题,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东深供水工程’引东江水济香港,保障了香港75%用水需求,至此终结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三百山景区导游龚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说,三百山作为香港同胞饮用水源头,故称“东江源头三百山”。
为确保香港同胞水源安全,安远人民谨记“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的嘱托,几十年来精心呵护三百山东江源,长期以来,三百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8%,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1993年5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三百山建设为国家森林公园。2022年7月,三百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自然生态旅游胜地。
景区内由港深社团出资建造的思源亭、滴水观音、赣港粤共同铸就的思源宝鼎,见证着三百山和香港一衣带水、水乳交融的深情。
三百山东江源福鳌塘旁边的思源亭。
“三禁三停三转”
50多年来,为守护好东江源头的一泓清水,安远主动放弃价值千亿的矿产资源开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有效提升了东江源头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安远有关部门介绍,2015年,安远制定并实施“三禁三停三转”等最严格的生态环保政策,即禁伐、禁渔、禁采;停批污染项目、关停污染企业、叫停污染行为;病毁果园转产、资源消耗企业转型、粗放生产方式转变。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30亿元,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安远累计禁伐天然林150多万亩;建成培育防护林28.6万亩;完成104个、3000余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关停47个发证矿山,关停企业160多家,拒绝引进有污染的项目340多个,使东江源头水出县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标准Ⅱ类以上,水质达标率100%。
为补偿安远、寻乌等地在实施东江流域内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作出的贡献,2016年,赣、粤两省签署第一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下称《协议》),首轮生态补偿期限暂定三年。
安远三百山地处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处,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8%,空中负氧离子最高值达10万个/cm³。被誉为“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双方约定,如果江西省东江流域出境水质保持达标,则广东省每年补偿江西省1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每年3亿元,江西省配套资金每年1亿元,3年共计15亿元。
首轮签署三年的《协议》结束,安远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跨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达标并稳步提升,为粤港涵养出一泓清泉。如今,赣、粤两省已签署三轮《协议》。
此外,安远还成立东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募集社会各界捐款700余万元,实施生态保护项目12个;探索实施“河(湖)长+检察长+警长”保护治理机制,建立“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遏制各类破坏生态行为;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监测,有力保障了粤港地区水源安全,为支持大湾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百山东江源福鳌塘旁边的护源石。
创成国家5A级景区
在生态优先的前期下,安远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百山总面积197平方公里,拥有福鳌塘、九曲溪、东风湖、仰天湖、尖峰笔等5大游览区域,以及东江源头等独特的地理特征。三百山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高达10万个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作为东江的源头,粤港居民饮用水发源地,三百山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百山景区。
安远县深刻认识到东江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全面规划部署,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明确发展定位,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与合作,举全县之力推进三百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三百山成为大湾区文旅康养休闲的“后花园”。
自2015年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来,安远县围绕“三百山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意义的自然生态旅游胜地”这一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三百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约20亿元,实施100余个创5A及配套项目,并构建以三百山、东生围为核心的“两天半旅游圈”;建成星空·房车露营基地、东江源温泉度假区、浪驰户外越野公园等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围绕文旅康养休闲品牌建设,安远以三百山景区建设为龙头,推进中药材基地、医疗康养综合体、温泉游泳馆、风情街等项目建设,精心打造温泉康养小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距今180多年的东生围,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是“中国最大方形客家围屋”。
为突出安远与香港“一衣带水、水乳交融”的深情以及“共饮一江水、赣港一家亲”的源头文化,三百山打造了源头文化馆、科普长廊建设;改进文艺演出方式,并在卫生间、垃圾桶以及导游讲解、标识标牌等各方面,处处突显三百山饮水思源源头文化和热情好客客家文化特色。
2021年,安远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2022年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确定1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百山景区榜上有名,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
目前,以三百山景区为龙头的安远生态旅游圈已经成为江西旅游“三线八圈”中的重要一圈,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服务业达全年GDP的41%。
作为东江的源头,粤港居民饮用水发源地,三百山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三百山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来,安远县游客量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0亿元。其中,2023年,大湾区游客达117.5万人次。2024年春节假期,三百山景区客流量达22.28万人次,其中大湾区游客占30%;旅游综合收入超过900万元,同比增长16.7%。
东江源头的“绿水青山”正悄然嬗变成“金山银山”。
土特产成亿元产业
走进安远县凤山乡东河村和井坵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紫山药藤架映入眼帘,架上爬满绿油油的紫山药藤蔓,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位于三百山下的凤山乡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紫山药这一支柱产业,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三百山下,凤山乡风景如画。 受访者供图
凤山乡宣传员凌晨介绍,紫山药在赣南客家地区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具有种植、管护成本低的优势,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一亩地能收入约1.5万元。紫山药丰富的营养与美味的口感,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作为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凤山乡的紫山药总种植面积已经突破3000亩,种植农户超过200户,总产值突破1亿元。
为鼓励农户发展壮大紫山药这一支柱产业,凤山乡从人才培养、品种改良、供销对接三方面发力。
在人才培养上,凤山乡因地制宜,创办了紫山药培训学校,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利用科技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村民可以利用闲暇之余进入学校学习种植技术。截至目前,紫山药培训学校已举办17期,培养学员1200余人。
在品种改良上,凤山乡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团队合作,提高种植技术、不断改良品种。在供销渠道对接方面,凤山乡成立了安远县紫山药产业协会,统一调控收购价格和上市时间,并牵头联系供、销两方,保障了农户收益的同时,扩大了产品销路,推动紫山药种植产业稳定发展。
凤山乡紫山药加工品。 受访者供图
凤山乡紫山药种植大户陈水泉打通了出口渠道,其生产的紫山药产品平均每年出口两次,出口总量约3.75万公斤,主要出口至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东河村是紫山药种植大村,目前全村共种有1200亩。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晓伟介绍,2022年,东河村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成立村供销合作社,村供销合作社对紫山药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标识、品牌包装和富硒产品等认证,打造标准化产品供应流水线。
“农户只管种植,销售就交给村里的供销合作社,不用愁销路。”刘晓伟表示,东河村下一步准备创建300亩富硒紫山药基地,助力提升紫山药品质。
安远气候适宜,物产富饶,这里的富硒土壤出产品质最佳的赣南脐橙,是赣南脐橙种植面积最大的主产区。 受访者供图
紫山药只是安远特色农产业之一,安远是全国最大的脐橙加工中心和集散地,是赣南脐橙核心主产区,已有9个农产品基地被认定为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着眼未来,安远确定未来五年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果园子”“菜篮子”“米袋子”为目标,着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
※延伸阅读
【策划】陈戈
【统筹】魏金锋
【采写】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黄敏立
【摄影】张浩森(署名除外)
【鸣谢】中共安远县委宣传部 安远县融媒体中心 安远县旅发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