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最好的你,顺德乐一实科学教育有点“潮”

南方+ 记者

今年9月,顺德乐从第一实验学校(下称“乐一实”)将迎来新一届18个班、883名初一新生,这在顺德全区同类学校招生人数中位居前列。

为下好小初学段衔接“先手棋”,7月22-23日,通过“竞争·选择”评判机制,在800多名初一新生遴选出来100名的幸运儿率先尝到了科学教育的“头啖汤”。他们走进中山大学国家级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聆听《水中的力量》科普讲座,动手做水的应力小实验。

自今年5月中旬开始,乐一实便精心设计并实践了以“‘预’见最好的你”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通过进大学实验室体验、聆听高阶科普讲座、动手做物理实验等科学教育特色课程与活动,打破学段壁垒、促进跨学段学习,让学生尽早融入到学校初中学段的常规教育教学之中。

特色课程引领,让兴趣进阶升华为志趣

乐一实的初中学生入校后有哪些科学课程?校长许勇辉介绍,学校科学课程体系涵盖前沿物理学、数学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机器人课程等十几个大的科技领域。

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特点,乐一实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国家科学必修课程+科技特色综合实践课程+乐一实少年科学院自主课程+科技类竞赛活动课程。这四大类课程以学校设立的45个社团为载体,引导鼓励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换言之,就是根据学生兴趣,层层深入,不断进阶研究的过程。

乐一实科学教育课程特点鲜明:即“智创一体化”,这在其中又分为“四级”(智萌、智思、智慧、智创),分别对应针对全校学生的“科学通识课”、部分群体的“兴趣引领课”、小部分浓厚兴趣的“创新提升课”以及个别拔尖学生的“卓越创新课”。如同漏斗型的课程设置,注重了传统性、创新性、丰富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帮助很多同学完成了从兴趣到志趣的转变。

除了打造课程体系,乐一实科学教育的“标配”还有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节。今年5月科技文化节期间,乐一实各年级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科技展品、科技小报、科技黑板报纷纷“卷”起来,科技节优秀班集体评比也不断“燃”起来。3D打印、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体验区、几何模型制作……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嘉年华”活动,亲手操作,开阔眼界,感受到科技进步和智能生活的魅力。

这种以科技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学科、知识的边界,学习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的旅程,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内在的潜能。

学生们在实验中,观察水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学生们在实验中,观察水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率先成立科学教育中心,共育拔尖创新人才

记者采访获悉,乐一实目前有100多位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国内名校。学校在组织上率先在同类学校中成立科学教育中心,由校长挂帅协调,中心配置专职、兼职骨干科学教师10余人,长期聘任的校外科研导师30余人,与多家高校、科研单位、高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其次,学校提出“广泛导师制”体念,充分吸纳校外优质人才,到目前为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以及计划实验室等多家科研单位,与乐一实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中山大学博士为学生们讲解电磁学知识。

中山大学博士为学生们讲解电磁学知识。

通过“外引内练”的方式,“让老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和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改进教学过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全区,全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许勇辉说。

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学校供图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