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来,小学生群体中流行一股玩“烟卡”热潮,这种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的卡片游戏,不仅关乎他们的身心健康,更触及到教育引导、社会风气乃至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那么,到底该怎么正确看待这种废旧烟盒变“宝藏”的游戏呢?
烟卡的玩法
类似于传统的“拍画片”游戏
小孩子将废弃烟盒盖撕下来
裁折成长方形卡片
然后放在地上,再围在一起
通过空掌心击拍地面
使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
来决定胜负及卡片的归属
由于玩法简单
又具有趣味性
这种“拍烟卡”游戏颇受小孩子喜欢
小朋友说:“在地上捡了之后,把它剪成一块一块长方形的。放在地板上,然后用手打,如果烟卡跳起来反面了,就表示他赢了。小区的话就很多人在玩,一般都是下午聚在一起玩。”
不过,一些小孩太过痴迷,还把烟卡带到学校玩。
小朋友表示:“前几个月很多男生都把烟卡带到学校,老师说不能带去学校,带去学校要没收,但是有一些人还会在抽屉里偷偷练习拍烟卡。”
据了解,玩“烟卡”的,大多是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还会根据香烟的价格和市场流通情况,将“烟卡”分为不同等级。于是,收集废弃香烟盒,又成了他们的一大“乐趣”。
“有一些可能会在垃圾桶里捡的,有些是他爸爸的烟盒。”小朋友说道。
新的问题也来了,孩子们通过收集家人吸烟后丢弃的烟盒,或者从垃圾桶、便利店、大排档等地方寻找,这其中的卫生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不久前,在龙湖外砂,有小孩就去到一家商铺,想“拿”香烟但未果,店家就怀疑,小孩可能是为了制作烟卡而偷烟。而随着烟卡游戏的流行,一些商家也嗅到商机,在网购平台或小学周边成批成套地销售叠好的烟卡,因此,有人也建议小孩子别玩“烟卡”。
家长们说:“可能会去捡烟壳,像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去偷偷买烟什么的,这个就很不好。也可能会诱导小孩子去抽烟。”
市民说:“孩子们可以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翻阅更多图书,结识更多小朋友,跟小伙伴聊聊有意思的事情。”
相关专家指出
烟卡游戏之所以能
在小孩子中迅速传播并受欢迎
不仅因游戏简单好玩
还受好奇心、攀比等
心理因素的驱使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汕头示范基地主任黄明说:“烟卡作为一种新的游戏形式,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尤其是当烟卡与香烟品牌、价格等相关联时,更增加了其神秘感和吸引力。第二方面是社交需求,能够让青少年在游戏中结交朋友,烟卡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尤其是把烟卡跟价格品牌联系起来时,可以通过等级划分、收集和交换,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和竞争性。”
不可否认,烟卡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与同学朋友互动玩耍的方式,也在折叠烟卡中锻炼了动手创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孩子们防止沉迷于电子产品。然而,烟卡游戏的沉迷,给小学生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黄明表示:“首先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果喜欢上这个游戏的话,在课堂上可能会去看烟卡,看看今天赢了多少个,必然会影响到听课的效率,还有完成作业的状态。烟卡游戏可能形成攀比心理,如果我们没有去引导,他可能会为了能够得到更多价值高的烟卡,比如拿爸爸妈妈的钱,甚至有些孩子为了拿到这个烟卡去买一包烟,还有可能演变成变相的赌性心理。”
更为严重的是,过早接触烟卡,还可能引发孩子对吸烟的好奇心,间接地吸二手烟,增加了他们尝试吸烟的风险。因此,各有关方面应予以正确引导。
黄明说:“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当给予孩子们合理游戏的空间,同时要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管理。要学会关注孩子的内在优势和美德,让孩子找到他心中的热爱,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对自己更多信心,建立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模式,及时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社交动向,遏制不良倾向,立规矩、防止对游戏的沉迷。”
“烟卡”游戏对孩子成长的
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关乎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塑造
还涉及到他们的社交能力和
未来行为方式的形成
因此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
并采取有效措施
来引导他们“玩好”游戏
共同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来源:今日视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