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佛山市南海区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与会专家就正在编写的《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论证,共同探讨南海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接下来开展实验区建设明确方向和路径,共同推动南海区乃至广东省的教学改革迈上新台阶。
《方案》提出,未来5年南海将依托“1+8+N”体系,培养适应未来的全面发展人才,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并通过数智化、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形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南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文川表示,南海教育部门将根据建议进一步深入进行内部研讨,修改、完善《方案》。
7月22日,南海区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
立目标
“1+8+N”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南海区义务教育体量大、类型多,全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22所,在校学生41.6万人。全区7个镇街全部是广东省教育强镇,10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广东省标准化学校。全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领先,教育综合实力达到一线城市水平,为南海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
2024年1月,南海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成为广东省仅有的2个实验区之一。一经获批,南海区立刻成立实验区实施方案研制工作小组,深入一线调研,173天内举行过超30次研制打磨会、多次项目组头脑风暴,结合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未来愿景,形成了实验区“1+8+N”工作方案,即1份实验区实施方案,8个子项目行动计划,N个落地的配套工作指引,将蓝图变成施工图。
《方案》强调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弘扬人文精神,精深求是,创新驱动,先立后破。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与评价为重点,以精深教研与数智赋能为支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育人方式深层变革,让改革充分彰显人文精神与精深求是交融共生,树立教育强国区域标杆。
8大项目行动计划分别是实施“三基”课程建设工程、学与教方式变革工程、教育教学评价创新工程、精深教研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工程、科学教育加法工程、阅读品格浸润工程、“两全其美”美育浸润工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与会的教育专家就《方案》进行论证,共同探讨南海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高大新”
构建全面而协调的教育体系
“‘1+8+N’ 工作方案的出台是推动实验区工作的第一轮冲击波,是把蓝图落地为实景图的关键之钥,非常理想且特别现实。”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少伟介绍,南海是按着“顶天立地”的目标来制定《方案》,上承国家省市相关文件,下接南海教育实际。并且,每个项目都是具体的施工图,同时8个项目行动计划群环环相扣,逻辑相连。
“高、大、新!”分组研讨后,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研究员黄志红以这三个关键词,对南海区的教育改革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高”指的是高位引领,高瞻远瞩,顶天立地。“南海不仅站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还站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等角度,来思考实施方案,显现了南海教育人要在教育优质均衡的高原上再建高峰的决心。”其次,“大”指的是,《方案》具有大局观,“1+8+N”行动计划,反映了南海系统、全面的改革思维;“新”指的是,《方案》具有很多区域创新的做法,比如少年科学院、“大科”课堂,“三基”课程体系等等。并且,这些创新举措也带有浓厚的区域文化、区域特色,体现了南海创新务实的文化精神。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同样用“顶天立地”一词表达了对南海区教育改革方案的认可。他表示《方案》的坐标系定位在国家层面,紧扣国家、时代发展脉络,同时展示了鲜明的南海特色,体现了南海教育改革的创新路径和未来蓝图。
李政涛还特别提到,《方案》具有体系化和整体性的特点,不仅涵盖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教研体系、数字化体系、阅读探索体系,并还融入了科学教育与美育教育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全面而协调的教育体系。
活动为南海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指导专家颁发证书。
树标杆
完善《方案》,推广独特经验
经过热烈的研讨后,多位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对《方案》提出了更多建设性意见。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陈家运建议,《方案》要将校本教研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南海经验。针对阅读工程,陈家运表示要让学生读好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校开展好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发挥育人作用,注意不要成为因此给学校增加负担,造成学生压力。此外,他也提到要进一步思考文本的贯通性、一致性与逻辑性,讲清楚各个项目行动计划的内涵、意义与具体举措。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特支名师)谢幼如表示,南海在教育数字化方面是全国的领头羊。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教育数字化在改革中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支撑引领其他项目行动计划开展。
“短期内,改革可能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办学造成冲突与影响,怎么办?”面对改革可能带来的冲击,李政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要关注链接。强调《方案》应融入国家需求,体现“先立后破”的改革精神,同时与教育部的规范管理文件相衔接,确保创新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同时,八大项目行动计划应相互链接,形成紧密关系,避免各说各话,并特别强调了数字化和美育在各个行动计划的全面渗透。
此外,李政涛还表示,《方案》要重点关注学校,促进学校的整体转型;关注前沿,瞄准前沿,对话前沿、立足前沿、引领前沿,不断走上新发展台阶;关注协同,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家校协同;关注融合,推进“五育”融合以及职普融合、普特融合;更加关注标杆,找到参照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南海的独特经验。
钟文川表示,义务教育改革是一项持续的事业,需要不断适应各地的发展需求,并与未来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期望相匹配,特别是要满足学生的发展定位。“南海义务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他表示,接下来,将根据建议进一步深入进行内部研讨,修改、完善《方案》。“南海区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势在必行,一定会取得成功。”钟文川说。
【图/文】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沈培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