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荐书 | 中华书局周建华:九龙城寨夷平三十年后,通过照片重新认识传奇
前不久,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上映,又掀起了一波关于九龙城寨的热话。在今年的香港书展上,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周建华向GDToday、南方+记者推荐了因电影而再度热销的《黑暗之城──九龙城寨的日与夜》。在九龙城寨被夷平三十年后的今天,该书依然能为读者揭开城寨的神秘面纱,复原内部真实的生活样貌,并以此反驳社会对这座迷你城市过于片面、极端的印象。
在上世纪90年代拆除前,九龙城寨没有法律,漠视基本服务、规划条例或建筑标准……这种地方怎么能存在于一个现代城市之中?谁会在那里生活?为什么?
这部摄影集兼访问集,用超过三百张照片、长篇论文及人物访问,“讲述”了关于九龙城寨的传说和真相,让读者了解城寨如何从一座四周被城墙包围着的“中式城池”,最终演变成阳光难以到达地面的“黑暗之城”的过程。
“当时从外面看,九龙城寨就像迷宫一样的,是‘三不管’地带,可以说黄赌毒都有。但是对于在里面生活的人来说,九龙城寨也有自己的管理和规则,那是他们自己的一方天地。”周建华说,“三不管”其实是对城寨过分片面的认识。《黑暗之城——九龙城寨的日与夜》上半部集中描述城寨的真相,下半部则探讨城寨这传奇何以历久不衰,既讲述了谬见背后的真相,也反映了香港城市发展历史中极具特色的一页。
据周建华介绍,本书作者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及林保贤(Ian Lambot)是专业摄影师和建筑师。他们曾在香港工作,在1987至1992年,即城寨清拆计划公布到最后一名居民迁出期间,几乎每个月走进城寨,与居民进行访谈及拍照。
林保贤的照片带领读者穿梭于纵横交错的窄巷和梯间,用照相机捕捉其昏暗、潮湿及破落。他深入城寨内部的老人中心,中心内部的光明及宁静,与外面昏暗的街巷形成强烈对比。画面到达天台后,则豁然开朗,小朋友们在玩耍,头上顶着蓝天,以及即将降落在启德机场的珍宝客机。
书中,格雷格·吉拉德的一张照片尤其感人,女孩将脸贴在已被移往城外的床褥上,依依不舍。或许对她来说,历史问题太遥远,这里并非罪恶之城,也并不传奇,只是家园而已。
九龙城寨在1994年被夷平。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进入九龙城寨之中,但一部电影却勾起了公众对城寨的浓厚兴趣,让大家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它。
“借助《九龙城寨之围城》中那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以及一段段生动的居民访谈,观众得以穿越时光的长廊,再度审视九龙城寨这一独特地标,及其背后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周建华说。
【采写】南方+记者 陈彧 GDToday记者 陈晨
【视频】GDToday记者 许晓鑫 陈晨
【封面海报】GDToday记者 陈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