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海洋大学“红墨1号”突击队走进雷州市乌石镇,推广扇贝“橙黄1号”新品种并调研其产业效益。团队向当地养殖户提供配套养殖技术指导,助推当地特色扇贝养殖产业发展,提高养殖户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突击队行动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实践主题,与雷州市乌石镇“一对一”结对,围绕乌石镇伴侣村、下郁村等扇贝养殖核心区域,开展一系列实地调研活动。
扇贝“橙黄1号”是该校教授刘志刚团队研发成果,为墨西哥湾扇贝与渤海红扇贝杂交选育而成的扇贝新品种,壳面一般为橙黄色,具有产量高、短养殖周期、抗逆性强、适温性广等特点,能显著提升养殖效益。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深入了解扇贝“橙黄1号”新品种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对新品种的市场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养殖工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在乌石镇,团队近距离观察扇贝养殖海域环境与养殖情况,并且与当地政府人员进行详细沟通。目前,扇贝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且高温和极端天气的出现对扇贝养殖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产业的稳定发展与产能提升。
当地政府对于新品种的推广非常重视,希望团队与养殖户密切沟通,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新品种推广和配套养殖技术的改进,为养殖户带来更佳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走访当地农村合作社以及广东海洋大学“产学研”养殖示范合作基地,了解当地“橙黄1号”苗种的育苗情况并记录,开展免费赠苗活动及技术宣讲会。
团队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致力于将高校科研成果下沉基层,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推广过程中逐步完善“良种+良法”的养殖模式,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南方高温海域模式的“育繁推一体化”生产技术体系,通过提供优质苗种和科学养殖技术助力贝农增收。
南方+记者 林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