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人作业!这里的机器自己“慧”种地|视界

南方+ 记者

04:43

(无人农机“慧”种地,时长共4分43秒)

无人农机“慧”种地

盛夏时节,谷穗飘香。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万绿智慧农场迎来丰收,等待收割之后稻田再翻耕并及时播插晚稻⋯⋯

7月20日,丰收时节,在河源万绿智慧农场水稻耕种管收无人智慧生产全过程演示现场,远处的赣深高速铁路不时有高铁飞驰而过,无人驾驶收获机在稻田里向无人驾驶运粮车自动卸粮,这一同框画面尽显科技发展加速度。

7月20日,丰收时节,在河源万绿智慧农场水稻耕种管收无人智慧生产全过程演示现场,远处的赣深高速铁路不时有高铁飞驰而过,无人驾驶收获机在稻田里向无人驾驶运粮车自动卸粮,这一同框画面尽显科技发展加速度。

把握农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但在这个无人农场,人们显得从容不迫。因为这4200亩稻田的耕、种、管、收,都由无人农机代为完成,并不需要人亲自下田,而且效率大大提高。

7月15日,在河源万绿智慧农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向团队了解水稻耕种管收无人化智慧生产全过程准备情况。

7月15日,在河源万绿智慧农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向团队了解水稻耕种管收无人化智慧生产全过程准备情况。

在收割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领衔的无人农场团队早早进场着手开展无人驾驶农机导航调试、机器作业分布等准备工作。

7月13日晚,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在为无人驾驶直播机检修底层线控系统,加装传感器。

7月13日晚,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在为无人驾驶直播机检修底层线控系统,加装传感器。

7月20日上午,在万绿智慧农场,20多台(套)无人农机轮番上阵,在罗锡文团队成员的管控下,演示水稻的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无人化作业。

7月13日,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吴培添(右)徐梓涵(左)冒着烈日在给无人驾驶插秧机调试自动导航程序。

7月13日,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吴培添(右)徐梓涵(左)冒着烈日在给无人驾驶插秧机调试自动导航程序。

无人驾驶旱旋耕机、无人驾驶水旋耕机分别在旱地和水田里“大展拳脚”,1个小时可以耕耘20亩田。

7月15日,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在调试水稻耕种管收各环节智慧生产无人农机。

7月15日,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在调试水稻耕种管收各环节智慧生产无人农机。

无人驾驶收获机更是“干劲满满”,1小时就能收割5-6亩地,而过去一个强壮劳动力一天最多只能收割半亩地。

7月12日,航拍河源万绿智慧农场,由不同水稻拼成的稻田画,蔚为壮观。

7月12日,航拍河源万绿智慧农场,由不同水稻拼成的稻田画,蔚为壮观。

当无人驾驶收获机的粮仓即将满了,就会给无人驾驶运粮车发出信号,等待在田边的无人驾驶运粮车立即开到附近准备卸粮,这是“等待卸粮”模式;

7月14日晚,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冯达文博士在为无人驾驶旱旋耕机调试自动导航程序。

7月14日晚,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冯达文博士在为无人驾驶旱旋耕机调试自动导航程序。

而在“跟随卸粮”模式中,无人驾驶运粮车会跟随无人驾驶收获机同步前进,收割的粮食实时卸进运粮车厢里。

7月14日晚23时,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田间科技小院依然灯火通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在调试无人驾驶智慧农机自动导航程序。

7月14日晚23时,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田间科技小院依然灯火通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在调试无人驾驶智慧农机自动导航程序。

“这种无人驾驶主要从收获技术解决了过去因收获机粮仓较小需不断往返卸粮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罗锡文说。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用手机远程监控无人驾驶旱旋耕机旋耕作业状态。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用手机远程监控无人驾驶旱旋耕机旋耕作业状态。

另一边,无人驾驶直播机在平整后的稻田里匀速行进,路线笔直,稻种均匀地从排种轮中播出,不“走空”也不浪费。

“采用无人驾驶直播机播种,能精准控制行距和穴距,让水稻生长更加整齐,通风、透气、采光好,水稻长势好,还可以减少施药。”罗锡文说。

7月20日,农技人员用遥控器监控无人驾驶旱旋耕机旋耕作业。

7月20日,农技人员用遥控器监控无人驾驶旱旋耕机旋耕作业。

这些充满了科技感的无人作业场景,背后是罗锡文团队的无人智慧农场系列关键技术在支撑。

7月20日,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插秧作业。

7月20日,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插秧作业。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建设的无人农场实现了“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全面实时全程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7月20日,农用无人机在进行施肥作业演示。

7月20日,农用无人机在进行施肥作业演示。

无人农场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能提高产量。

7月15日,无人驾驶收获机在收割作业。

7月15日,无人驾驶收获机在收割作业。

“这说明计算机也能种地,而且还能比人种得更好。”罗锡文说。

农民老龄化、副业化⋯⋯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面临的共同难题。罗锡文说,无人农场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是一种农业新质生产力。

7月13日下午,无人驾驶收获机在向无人驾驶运粮车自动卸粮。

7月13日下午,无人驾驶收获机在向无人驾驶运粮车自动卸粮。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已经启动了超30个水稻无人农场建设,智能农机装备配置100多台(套)。在广东,罗锡文团队建设了7个水稻无人农场,使广东省走在了国内无人农场和智慧农业的前列。

7月14日,无人驾驶收获机在收割作业。

7月14日,无人驾驶收获机在收割作业。

无人农场离大规模推广还有多远?

与会人员在观摩无人驾驶运粮车伴随无人驾驶收获机进行协同收割接粮作业。

与会人员在观摩无人驾驶运粮车伴随无人驾驶收获机进行协同收割接粮作业。

罗锡文表示,接下来,要从提高作业精度、可靠性和操作便利性等方面加快技术攻关,同时扩大技术应用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考虑将应用领域从种植业拓展至养殖业。

【拍摄】南方+记者 张冠军 钟志辉

【文字】南方+记者 李秀婷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设计】谭唯 潘洁

【校对】符如瑜

【审核】王良珏

编辑 杨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