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学子“三下乡”活动助推乡村振兴

南方+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蒲策”传音实践团前往茂名市茂南区,通过多元化、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与党史教育普及活动,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实落细。

   受访者供图乡野遍洒资助光

7月8日,该实践团走进了公馆镇书房岭村,开启了为期两日的资助政策宣讲之旅。

实践团成员们先后走进了8户经济困难学生的家中。“每扇门后都是不同的故事,承载着生活的重量与对知识的渴望。”一成员说。

实践团成员们向受访家庭介绍对口的资助政策并给予相关学业建议。

成员们细致观察,耐心倾听,仔细记录,将每一份不易与梦想铭记于心。受访学生说:“我想继续学下去。”这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此行目的。

在访谈过程中,实践团指导老师李史干详细询问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与未来规划,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建议。对于不熟悉国家资助政策的家庭,实践团成员们向其耐心讲解相贴合的政策,从申请流程到使用规定,一一进行说明,送达政策红利,“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实践团老师与探访学生交流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团还录制了粤语版与国语版的资助政策介绍广播,让更多家庭了解并受益于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通俗、温暖的声音在村间回荡。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们与村干部回顾了走访过程,并探讨了书房岭村本土人才培养,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高校智慧。

   受访者供图形式多样入民心

实践团在公馆镇政府前街道进行摆摊宣讲。摆放展板,发放资料,用鲜活的案例讲述资助政策内容。实践团还设立了资助政策咨询点,解答政策相关问题,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参与。

实践团成员们摆摊宣讲。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在蒲炉塘村卫生站对面设立摊位进行资助政策宣讲。为了拓宽宣传的覆盖面,成员们未局限于固定地点,沿着街道进行流动宣讲,让政策之声穿越村巷。

在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耐心解答村民们提出的疑问,通过问答的形式深化了村民对政策的理解。这种双向的交流方式,使得资助政策的讲解更加具体。

7月17日,广东财经大学“蒲策”传音实践团(茂名二队)和新华街道社工站共同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宣讲会上,宣讲团成员和社工发放《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详细讲解政策PPT等,向居民普及学生资助政策知识以及最新政策了解渠道,涵盖幼儿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并解答居民的政策疑问。

实践团通过宣讲会讲解资助政策。

宣讲会结束后,宣讲团成员和社工还到部分未能到达宣讲会现场的困难家庭家中宣讲。为新华街道23户家庭提供了政策咨询。

   受访者供图红色研学承薪火

7月9日,“蒲策”传音实践团前往公馆镇书房岭村追寻红色印记,与老党员刘明秋促膝长谈,共话书房岭的红色历史。

刘老说,红色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永恒的信仰和追求。此次对话,让成员们深刻感悟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坚韧与不屈。

7月10日,“蒲策”传音实践团指导老师李珊带领成员们来到金塘镇白土村肇南小学——中共茂名县委旧址。在讲解员的讲述下,成员们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切感受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所展现出的无畏勇气与崇高牺牲精神。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成员们感叹,抚今追昔,英雄荣光长明不灭,吾辈青年重任在肩。

实践团一行还前往朱也赤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革命遗物,无声诉说着朱也赤矢志不渝的革命故事。在这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壮志豪情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触手可及的力量,激励着学子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信仰之光照亮青春之路。

实践团成员在朱也赤纪念馆与老奶奶交谈。

   受访者供图助学路上遇温情

在研学途中,实践团偶遇了一位老奶奶。她讲述了这两年生活的重重挑战,得知情况后,李珊老师及团队成员迅速行动,为老奶奶搜寻了相关援助渠道及医保政策咨询途径。

“我的两个孩子都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现在一个要上大一,一个已经大四啦!”一位阿姨对实践团说。阿姨的言语间流露出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由衷感谢,团队成员彼此分享着此行的收获与感悟。

实践团成员黄家雯说,对于经济困难家庭而言,国家资助政策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听到有家长因为不了解政策而错失机会,实践团深感责任重大。能够让政策信息触达并惠及每一个需要的人,充实而有意义。

“与乡亲们的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他们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子女未来的无限期望,如同田野上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我们所做的资助政策宣讲,虽看似微不足道,却能为他们的梦想添上翅膀,让希望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这不仅仅是一份物质上的援助,更是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这是一份无价的礼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与传递。”实践团成员周嘉欣说。

广东财经大学“蒲策”传音实践团宣讲与调研期间,团队完成了对3个单位的专访、深入探访了8户经济困难家庭、组织了3场红色研学活动,并举办沿街宣讲、收集街调问卷、聆听老党员故事等活动。

据了解,针对书房岭村的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实践团启动了一对二长期帮扶计划,持续提供常态化关怀与定期回访。实践团计划与书房岭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绘公馆镇人才建设与发展的美好蓝图。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李欣阳 孔楚英 李冬铭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