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针在织布上落下最后一针,
学员们以掌拍鼓
跳完瑶族长鼓舞的最后一个动作……
乳源“青年夜校”第二季第五期
在7月中旬正式结束。
这个“青年夜校”很特别,
历经近一个月的学习培训,
学员们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自2023年12月
开办乳源“青年夜校”以来,
团乳源县委
主动适应新时代团员青年
分布聚集特点
和青年工作多样化需要,
大力探索夜校建设新形式,
力求打造有“广度”、
有“温度”、有“深度”的
“青年夜校”。
牵线搭桥 “青年夜校”有“广度”
团县委通过整合乳源县内团属阵地资源,
依托青少年宫等学习阵地,
发展“青年课题、青年选择、
青年参与”的夜校创建模式,
助力“青年夜校”为乳源青年“充电赋能”。
自“青年夜校”开设以来,
共计宣传覆盖1万余人次,
开设vlog短视频制作、
陶艺、形体练习、美妆美学、
茶艺课、瑜伽课、国画、自由搏击、
拉丁舞、瑶绣、瑶鼓舞等
各类公开课程10余种,
吸纳近200人报名体验课程,
80后、90后报名者占95%以上。
开拓创新 “青年夜校”有“温度”
乳源“青年夜校”的开办,
始终聚焦于满足青年
自我提升、解压、社交等需求,
不断拓宽青年交友边界,
结交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
让热衷于网络交友的青年,
从“线上网友”变为“身边朋友”。
为了满足青年兴趣需求的多样化,
“青年夜校”针对不同青年群体
推出了非遗文化类、兴趣爱好类、
技能提升类等多类别课程,
为青年搭建起一个培养兴趣爱好的
“精神桃花源”。
截至目前,
乳源“青年夜校”累计开课60余次,
服务600余人次。
突出特色 “青年夜校”有“深度”
对于乳源等粤北地区来说,
不少当地的青年群体
没有系统进行过艺术教育,
“青年夜校”的出现,
一定程度上填补了
青年艺术教育的缺失,
也为全民艺术普及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青年夜校”课程的设置,
除了注重“公益、优质、多样”的特点,
还重点凸显本地特色,
将“青年夜校”打造为
传承非遗和民族文化的载体,
保证“青年夜校”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来源:韶关头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