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一座高达5米、翅展长达7米的巨型鹅雕像“空降”江城区白沙街道,吸引了无数目光,成为白沙街道正全力打造的白沙鹅美食一条街的标志性建筑。
白沙街道,这片有着500多年养鹅历史的土地,如今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前来探寻。其中,有一个家族,他们以鹅为媒,四代接力,将阳江养鹅悠久历史与现代餐饮文化完美融合,这就是“鹅知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做鹅,我们是认真的”。
在“鹅知健”的背后,是一个家族四代人100多年的不懈努力与坚守。
从第一代陈生开始,家里就以养鹅为生,并在农家宴席上担任帮厨。第二代陈创国从小传承祖上养鹅、烹饪鹅的技艺,是闻名白沙的农家宴席帮厨师傅。第三代陈业棠1967年开办了餐饮服务项目,逐步将家族的技艺推向新的高度。
2022年6月,在江城区白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驻镇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第四代传人陈德健创办了“阳江市江城区鹅知健品牌”,将餐饮店升级转型,专营阳江鹅乸饭、种鹅产品及猪八件等地方特色餐饮,提供堂食、外卖及预订制售,并推出了真空冷链包装的预制菜。
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将养鹅与烹饪技艺传承下去。
家族中的陈业棠和陈德健不仅在养鹅和烹饪方面有所建树,还都曾是军人。他们将军人严谨、坚毅的精神融入到了家族事业中。
“鹅对于我们家族来讲是一种情怀,因缘际会,儿时偶得品尝到种鹅产品的机会,一鹅多味的美食,令人至今难以忘怀。去当兵的时候,也是跟着一位做烹饪的大师傅,所以退伍之后就想跟着父亲一起把鹅的产品做好。”现任掌门人陈德健表示,对鹅的热爱与责任,就如同血脉一般流淌在他的身体里。
“鹅知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对品质的追求。陈德健坚持选用3到5年以上的健壮白沙种鹅,使用家族秘制配方加工烹饪,确保了菜品的独特风味和高品质。在制作过程中,他严格遵循传统技艺,从鹅的宰杀、清洗、高汤浸泡到最后的切件、淋酱,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做出来的鹅肉厚皮薄、肉嫩鲜甜、弹牙爽口。
“做质不做量是我们的宗旨。”陈德健强调。他指出,当前经营主要依靠家族里的十几个人,由于是家庭手工作坊,每天最多制作100多份产品,他们尽力确保每一份产品的高品质。
陈德健回忆道:“以前也有一些饭店希望与我们合作,但要求我们降低产品成本,例如希望将我们的鹅乸饭从一斤米加八两肉改为一斤米加三两肉,以降低成本增加销量。然而,我们考虑到这样会降低菜品的品质,因此拒绝了。”
得益于对品质的坚持和精细化的经营,“鹅知健”已获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该品牌已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饮食文化先进单位”等。值得一提的是,麻香白切鹅还入选了“漠阳味道”,并于2023年成功申遗,成为地方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为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陈德健还在不断学习,研发白沙风味鹅、糖醋鹅、鹅公煲等新的菜品,进一步丰富品牌的产品线。
对于未来,“鹅知健”有着清晰的规划与展望。“我们将继续深耕鹅产品领域,不断研发新菜品、拓展新市场,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鹅知健’这个品牌成为阳江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陈德健充满信心地说道。
【撰文】赵强 陈凤 通讯员 张之帆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