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规划建设四种新型社区,年内中心城区动工44个项目

南方+ 记者

已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次29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收集会审、将分级分类规划建设四种新型社区、《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明年将出台、中心城区年内将推动项目动工44个、连接万江与莞城的可园隧道正计划新建……

7月20日上午,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吕鹏率队作客《阳光热线》,围绕“城中村改造”“新兴社区”等关键词介绍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今年的重点工作,并现场接听热线,回答网友提问,各镇街(园区)自然资源相关部门收听收看直播。

已开展29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收集会审

强化顶层政策引领、统筹落实要素保障、优化项目报送程序、完善项目审查机制、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围绕保障“百千万工程”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六箭齐发”。

具体来看,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已报请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实施的通知》《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系列创新改革将接踵至。

在分类管理方面,东莞明确,对不涉及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不直接固化地面、不改变土地用途的生态景观、栈道、观景平台等,允许按原地类管理;符合设施农用地要求的,按设施农用地管理;对于确定硬底化、报建报批的,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配置资源要素,加快办理用地报批。

全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桥头荷塘印象生态园。

全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桥头荷塘印象生态园。

不仅如此,东莞还拓宽了点状供地的应用范围,除了商品住宅和别墅类房地产等项目外,将放宽点状供地的项目类型,允许建设餐饮、零售、娱乐、民宿等经营性功能设施,提升项目整体的盈利平衡能力,提高企业积极性。

审批流程也正迎来“瘦身”。针对部分项目无控规或村规覆盖,无法办理规划条件或用地预审的,可直接以编制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替代,无需再编制详细规划;供地材料的容缺受理,则将市局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对于集体自用的项目,东莞探索出用地批、供一次性办理手续,让用地手续化繁为简、畅通无阻。

要确保“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耕地保护的红线须牢牢守住。今年以来,东莞建立了市、镇、村、小组的各级田长和责任体系,建设田长制公示牌和界桩。通过运用国家卫片和省、市常态化监测成果,东莞实现违法用地从发现、处置、整改、地类变更的管理闭环。

分级分类规划建设四种新型社区

围绕城市建设和空间治理,东莞也有了新思路——打造“新型社区”。

在中心城区和镇街核心区,新型城市社区将逐渐涌现,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同时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

目光转向东莞大量的镇村工业园,随着新型产业社区的置入,一场关于产业升级与空间重生的革命正进行。东莞正推动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规划建设一批配套集中、功能齐备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目前划定的60片共10万亩现代化产业园区,便是以连片改造实现产业和人居环境“双提升”的注脚。

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区。

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区。

乡村,也将在新型乡村社区打造中焕发新生。在具有生态价值的区域,东莞还将打造新型生态社区,统筹推进农业、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

“新型社区”的谋划也将融入城中村改造中。东莞从谋、建、投、管等方面强化支撑,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通过城中村改造规划实现空间利用的细化和落实,推动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公共空间优化升级、产业片区改造提速。年内重点推动的全市10大城中村项目也由市领导挂帅,当前正全面推进。

当前,东莞正制定《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明确改造的公共利益属性与方向。同时,积极拓宽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与镇村资金的参与,形成政府、集体、权利人、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

构建公平公开的改造体系、实施融合审批、挂图作战确保项目落地……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城中村改造之路日益宽广。东莞还将通过强化“两违”治理、完善土地和房屋征收机制等,系统解决实施难题,加快城中村改造项目落地动工。

中心城区年内将动工44个项目

在东莞这座城的“心脏”地带,东莞大道与鸿福路“黄金双轴”交相辉映,引领着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的建设蓝图徐徐展开。

今年,东莞市中心城区亦是热火朝天,将推动年内项目动工44个,实现固定资产总投资额100亿元。市博物馆新馆加快建设,中心公园二期、黄旗南麓香遇走廊服务中心、黄旗广场等项目接踵而至,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力争8月全面开业。

东莞记忆首开区

东莞记忆首开区

与此同时,东莞记忆首开区二标段改造接近尾声,三标段全面铺开,力争国庆前开放中兴路街区。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保护利用、莞城粮仓片区活化、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改造……一系列项目正谋划推进,让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新基河分洪渠工程、西平水库治污工程正加速推进。立足出行环境优化,鸿福路轴线综合整治首期工程南城段、东城段建设启动,鳒鱼洲跨厚街水道慢行桥已于五一通车。东莞市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透露,东莞正计划新建一座新的跨江隧道——可园隧道,北起万江莞穗路,南接莞太路,并向南延伸至南城街道,全长2.2公里,双向6车道,投资约32亿,正开展前期工作。

接下来,东莞市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将按照“东拓、南进、中提、西融、北优”强心战略,以片区统筹为抓手,以项目设施为引爆点,更好凸显城市的空间品质和文化魅力。

【相关】

数说自然资源“成绩单”

2023年,全市不动产高频登记业务一天办结率达99.5%。

今年以来,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已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次29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收集会审,第一、二批次64个项目已审查完毕,涉及总面积1093亩;第三批次229个项目正在组织开展会审工作。全市筛选6个文旅项目、6个停车场纳入试点实施点状供地。

今年,东莞全市有4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批国家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合计1088亿元,借款额度全省第二。

今年,东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城市,预计将获得约8亿元的补助资金,成功争取到2.47亿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其中1.96亿元可以用于城中村改造建设。

在本轮“强心”战略下,东莞市中心城区建设已走过五年,建成项目超过20个。

东莞市中心城区上半年已完成投资约56亿,超过年度投资计划一半以上,新增动工项目8个,续建项目19个,完工项目1个。

【撰文】龚菊 郭文君

编辑 黄新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