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蛇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域均有蛇的分布,以长江以南地区为主,已发现蛇类300多种,有毒蛇超过100种,其中眼镜蛇科和蝰科的剧毒蛇80多种,少数为游蛇科毒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毒蛇共23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
然而,我国在蛇咬伤的治疗方面还没有标准化指南。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蛇咬伤的认知,指导和规范临床蛇伤救治行为,提高蛇咬伤患者的存活率,降低致死致残率,我院急诊科团队牵头、联合多家医院共同完成中国首个蛇伤领域指南——《中国蛇伤救治指南》,由行业权威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于7月16日正式刊发,体现了我院急诊科作为广东省毒蛇伤救治中心、广州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临床部在该领域的重要引领和促进作用。
我院急诊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蛇伤救治以来,共计收治近万例蛇伤患者。在国内外蛇伤救治经验基础上,团队不断探索、突破和创新救治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蛇伤救治中心。上世纪90年代初,在急诊科老主任苏雪娥教授的带领下,成功获批为广东省毒蛇伤救治中心。
近二十年来,我院急诊科先后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励两项,在广州市蛇毒研究所基础上,2021年以急诊科为基地成立了广州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临床部。
2018年,我院急诊科团队执笔完成了中国首部蛇伤领域的专家共识《2018年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经过六年的积累与沉淀,急诊科团队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2023年由赖荣德主任医师主编出版了蛇伤专著——《蛇伤诊断治疗学》一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获得业内广泛好评。
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各类蛇咬伤患者,针对高病死率的重症蝰蛇咬伤,在无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困境下,学科带头人梁子敬教授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技术,凭借急诊科重症监护团队过硬的重症患者救治基本功,巧妙利用血液净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幅降低了病死率。
0
据介绍,该《中国蛇伤救治指南》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蛇伤救治进展,采用全新理念撰写完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蛇伤救治规范化,大幅提高我国蛇伤救治相关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有利于提高蛇伤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死致残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此外,指南提出预防蛇咬伤的重要措施,包括强化医疗健康体系,加强科普宣传或培训,宣传蛇伤急救知识,帮助公众了解蛇的生活习性和潜在伤害性,告知蛇咬伤后正确规范的应急处置方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院多区)
▲沿江院区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路151号)
▲海印院区
(广州市海珠区康大路1号)
▲大坦沙院区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中路28号 珠江大桥旁)
▲珠海横琴院区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宝兴路118号)
通讯:急诊科
初审:禾安
责编:如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