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党建引领“多向发力” ,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南方+ 记者

发挥24支团队、25名教师专家、近800名学生力量,通过组织共建、人才共育、产研攻关、社会实践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获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品牌项目1个、省级优秀团队2支……

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称“百千万工程”),以与河头村党建共建为始发,以教授专家服务乡村振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为抓手,深度嵌入湛江地区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振兴新模式。

深入调研摸症结。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经济学院党委坚持“做好深调研,摸清真需求”原则,高位谋划。2023年,学院党委书记陈创组织学院专家团队奔赴湛江各乡村开展前期调研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当地发展现状及需求,近两年来累计派出教师50人次以上、学生100余人次进行乡村产业调研,贯彻“应村域所需,尽学院所能”的工作原则,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有力支持,共同围绕组织共建、项目合作、人才共育等方面研讨真需求,把准真重点,努力达成新共识。为学院党委制定“促进产业振兴、提升公共服务、赋能乡村规划”等一揽子智援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聚智培智献良方。2024年5月,院长陈伟携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周奇美博士、韩东初博士等赴广东遂溪乌塘,为“仙品荔”品牌营销创新与“全链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赋能乌塘荔枝香飘四海。同月,副院长杨丽华教授率专家团队,深入湛江徐闻的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走访龙头企业、合作社代表,与农业农村局、典型镇领导、企业家开展座谈,对菠萝产业的发展状况与现实困境进行专题调研,提出科技改良与数字化转型方案。两年间,学院结合湛江各村域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农产品的特点,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出谋划策,提炼出“技术优化型”“数字营销推广型”“农文旅融合型”等多元化发展模式。

基层培训优服务。学院倡导“专家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和经济学专家库优势,努力做好基层人才培训工作,积极搭建海洋经济人力资源综合性服务平台,现已建设有粤西农渔产业RCEP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1个。今年以来,闫玉科等专家教授到廉江市、雷州市等地开展“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活动,“送教上门”作专题报告,受训人员众多,指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业。同时,学院党委组织河头镇河头中学团委、学生会骨干到湖光校区开展以“‘探秘’海洋生物,感悟大学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拓宽中学生知识视野,以期未来反哺基层乡镇建设,有力补充乡镇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文化软实力的亮色。

联盟共建固实效。2023年,学院与河头村以“一学院一乡村”党建共建形式,围绕产业振兴、公共服务、建设规划及青年参与四大核心,全面提升河头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年多以来,学院专家教授创新性构思农产品营销策略,共同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等亮点项目,赋能农户创新创业;院内外专家教授专题调研13次,制定河头镇乡村规划书1份;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公共服务供给,组织红色研学活动8次,绘制农产品文创设计图4份;组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团委学生会骨干、学校“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成员代表等,奔赴河头村田间地头,体验别样的“三农”课堂……为河头村农产品插上飞跃市场高地的翅膀做辛勤蜜蜂。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院党委将继续紧握时代脉搏,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紧扣“两强化、两突出、两参与、一提供”的行动指南,以党建筑基,搭建起产学深度融合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南方+记者 刘稳

通讯员 叶梦怡 李文河 梁缘 赖春欣

编辑 邓安祺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