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如何“破浪”出海?丨汽车出口一线观

南方+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丽:

中国汽车出海已拥有明显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汽车企业经过合资、收购、自研发展,中国汽车产品无论是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当前,欧美相继启动反补贴调查,一方面折射出我国汽车强大的竞争力和扩散力,欧美国家只能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抵御;另一方面则折射出我国汽车出海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压力巨大。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收购海外知名汽车企业占领当地市场,直接在国外拥有汽车生产工厂甚至产业链,也可以通过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方式渗透当地市场。

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广东已拥有广汽、比亚迪两个世界500强汽车企业和新势力汽车企业小鹏,等等。面对全球贸易新环境,建议加快建设销售网络,采取建设海外直营销售网点和与海外经销商合作两种形式,拓展海外销售网络;同时加快收购海外知名汽车企业,并且加快建设海外汽车产业链,直接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布局汽车产业链。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

“走出去”要做好技术引领

作为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广东汽车要实现高质量“走出去”,首先要摒弃代理模式,在海外系统化建立当地的营销服务体系,实现跟国内市场同步的建设布局,确保自身的产品宣传以及服务各方面都能够相对到位。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出口尤其广东汽车出口,要建立海外可持续发展的根据地建设,进而实现在海外市场系统长远的良好发展态势。再者,广东车企要建立好跟当地企业的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海外市场,可能对中国产品信心不足的问题,需要广东品牌建立高质量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适应海外市场的能力,尤其是针对海外市场的消费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产品适应性设计和改进,才能保证产品在海外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和更好的美誉度。

从技术方面来说,要适应海外标准,实现更好的国际化发展的标准评价。在海外设立高质量的工厂,实现符合国际标准或超越国际标准的海外生产体系,才能使中国产品在海外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的口碑建设。在新能源方面,做好引领作用,引领海外的环保跟技术发展,建立更好的环保理念跟更高的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使中国汽车在标准质量和产品技术发展方向方面,都领先于日韩等国际品牌。

Equal Ocean创始合伙人黄渊普:

要重视在欧美市场产业链出海

新一轮出海即将进入深水区,门槛会越抬越高,建议要更早做线下而不是停留在线上,更早从外贸型出口转到本地化出海。支撑这变化的核心是,企业核心负责人尽早在目标市场在地化常驻。

具体到汽车出海,过去是一种贸易主导型,比如前两年常见中国汽车出口销售到欧洲,去年还有不少客商在贸易型出口中获利,但今年就几乎不太挣钱了,因为不少品牌喜欢一窝蜂而上,变成了自己和自己打“价格战”,加上海外关税等政策时有变化,出口一台车从能挣数万元,到现在低到可能就赚一两百元。

还有一种出海是在当地设厂,或者产业链出海。在当地设厂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但不少车企本地化意识还不够,只想挣快钱,较少去想能否为当地提供就业,甚至不想与当地牵连太深、担心惹来麻烦。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下,车企更愿意先去越南、墨西哥等地建厂,再考虑通过这些跳板进入欧美市场。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门槛没有那么高,比较容易进入其市场,但因为规则没那么清晰,后续可能引发不少问题。

对中国车企来说,还是要重视在欧美市场设立工厂或产业链出海,虽然一开始门槛和成本会高很多,但这些地方规则意识比较强。整体来说,能进入欧美市场,利润也是最丰厚的,也能树立起品牌形象。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出海新机“中国品牌全球调研行(2024)”

南方+记者 魏泓泉 郭小戈 郜小平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