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张英楠:现代农业产业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科技与金融杂志
+订阅

张英楠

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图|由作者提供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在阐述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为坚实基础,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源泉,以市场拓展为重要导向,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原则,以人才培育为关键要素,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思路,探讨实现路径,建议从产业融合与链条延伸、科技引领与创新驱动、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人才培育与农民参与五个维度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一、引言

我国乡村事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产业振兴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功能不断拓展,然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仍需要克服乡村产业形式单一、产业基础薄弱,三产融合发展程度偏低等现实挑战。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创建多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及平台,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及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目前学术界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运行模式。包括研究产业园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以寻求更为高效、合理的运行模式。学者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园区规划、整合农业资源、加强科技创新等方式,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也有学者关注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运行模式差异,旨在为各地产业园的发展提供的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二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创建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主导产业同质化、产业融合度低、科技支撑不足、管理松散等,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旨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健康发展。

上述文献为系统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基础,但现代农业产业园对乡村产业振兴影响的内在逻辑及实施路径尚不明晰。基于此,本文理清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及发展现状,明确其对乡村产业振兴影响的内在逻辑,探讨有效的实施路径,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涵及发展现状 

(一)内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基于规模化种养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加工+科技+流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这是一种由政府牵头、企业实施、农民受益,多方共享发展成果的方式。

(二)发展现状

目前,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已经批准创建了3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各地创建了7000多个省、市、县产业园,形成了上下联动、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其中,以广东、四川、江苏、黑龙江等地园区创建数量排名较为靠前。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水平,以比较优势突出的一个或两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目标明确,覆盖范围广,除粮食、水果、蔬菜外,部分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将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剑麻、天然橡胶等作为主导产业。

大部分产业园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优化配置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打造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挖掘和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区域公共品牌等,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主导产业同质化倾向严重。产业园主导产业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如果品产业和蔬菜产业,尤其是柑橘、猕猴桃、苹果等品种。这种同质化现象导致同一区域内的农产品产业陷入“价格战”的低水平竞争陷阱。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园区对主导产业的定位不够明确,本地特色资源挖掘不够充分。

  • 二是配套措施不到位,产业融合度低。部分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规划建设中,土地规划管理滞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引进力度不足,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整个园区的管理水平较低。这些问题使得园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 三是农民参与度偏低,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应强调“以农为本,农民受益”。然而,部分产业园的利益联结机制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水平,对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农民长期受益的具体措施不多。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思路

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逻辑思路主要围绕“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市场拓展、绿色发展、人才培育”五个方面展开。

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产业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农业、林业、渔业等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创新驱动是现代农业产业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泉。通过引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激发农业产业的创新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市场拓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供精准的市场指导。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乡村产业能够紧跟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完,完整内容,请订阅杂志。)

编辑|周会霞 校对|吴政希  

文献来源:张英楠.现代农业产业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科技与金融,2024(6):20-25.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商务合作,获取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科技与金融》杂志2024年6月刊

已正式发售

欢迎订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