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亩产758.45公斤!兴宁超高产优质稻再获丰收

南方+ 记者

7月17日上午,兴宁超高产优质稻永和镇测产验收现场传来喜讯,早季15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726.38公斤,最高亩产758.45公斤,再获丰收。

9时27分,两台收割机先后开进兴宁市优质稻超高产增效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基地,来回驰骋、快速收割,现场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来自浙江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一边察看着收割的场景,一边拿着金黄饱满的稻穗,与种植户探讨亩产量。

“今年我们自己种的水稻,全部是华农大专家团队带来的品种和种植技术,整体长势非常好,而且它的抗倒伏性比较高,分蘖性也强,产量估计比传统的能增加两成以上。”种植户温爱文说。

经过近30分钟的等待,2.87亩的实割田块全部收割完毕,经过现场省、市验收组工作人员按照严格的水稻测产流程,此次超高产优质稻早季的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726.38公斤,最高亩产758.45公斤,示范基地丝苗米产量较对照598.00公斤/亩的基地产量增产128.38公斤,每亩产量增加21.47%以上,核心示范田突破高产750公斤以上水平,每亩效益增收500元以上。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认为,兴宁超高产优质稻的产量高、表现好。“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要求大面积提升单产,这对于技术层面的要求很高,要高产、更高产,并且要优质的背景下,兴宁超高产优质稻浓香与高产结合起来,在示范田里实现了。”

记者了解到,此次兴宁市的优质稻超高产增效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基地共300亩,其中早季150亩、晚季150亩,选用的是集超高产、优质、浓香味、宜机、多抗于一体优质稻品种组合,而且从育种到壮秧、再到施肥等田间管理,全程采用最先进的自主绿色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本地发展的早季优质稻超高产增效集成技术体系。

“我们这个技术采用了优质稻‘青香优19香’香稻,另外还使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用超声波整理种子,育秧是用‘超级壮秧剂’来壮秧,钵苗机插秧,施用超级稻专用肥,再加上少水灌溉,这样一来,我们的集成技术种植出优质的香稻,超高产,效益好。”唐湘如说。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文东 志勇 陈伟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