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寻找数字化标杆#
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消失在广袤林区。工作人员只需看回传视频,即可判断林区防火情况。而过去,这项工作需要他们每天日行三万步。
近日,大疆联合黑龙江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举办了一场探访无人机技术在林业场景下创新实践的交流会,了解无人机在森林防火、应急灾害救援、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应用
在日常巡检中,带岭林业局公司每日有83人巡检巡护、每队至少2人以上、每天早上7:30到晚上5:00,每人每天巡护12公里以上。
在传统巡检模式中,工作人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林区面积广袤、步行速度有限,护林员趋于老龄化,年龄均在50岁左右,能到的地方有限。
即便“人肉”巡检,也并不意味着就能有更高精度,山上树木茂密,10多米外都看不到情况。
此外,林区天气情况变化快、地势复杂、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如黑熊等,都能对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023年3月,带岭林业局公司率先引进大疆机场的自动化巡护方案,该方案包括9台大疆机场(含经纬M30T型机场版飞机),规划了近100条常态化巡检路线,至今已完成约2000次飞行任务,总飞行距离接近10000公里。
那么,无人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大屏幕上,投射的是林业智能巡检平台,从这里,可以掌控林区所有设备运行。
通常来说,林区使用无人机会有两种任务类型,一类是日常的常态化巡护任务,另一类是防汛的巡视任务。
工作人员只要事先规划好、覆盖好重点巡视区域。每年的3-6月、9-11月是森林防火期,工作人员会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快速排查人工无法进入的复杂区域。
火按照起因可以分为人为火和自然火,人为火比如清明前后可能会有祭祀习俗,就会通过无人机喊话,将村民劝离。
夏季是雷击火等自然火的高发期,林业局会和气象单位联动,排查落地闪、云击闪等雷击点是否有火点烟点产生。
拓展
很多人用无人机,多是以“上帝视角”进行拍摄。但实际上,随着自主控制技术、网络化通信技术及数据处理能力,视觉影像技术、红外勘测能力、更精确的激光雷达点云以及智能的目标识别算法等的日渐提升,都使得无人机技术在林业日常巡护、森林防火、动植物保护、林资调查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林区会非常关注森林的覆被率,帮助精准执法,及时制止非法占地、擅自开垦,毁林种参等违法行为。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运用高分辨率相机、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配合大疆智图等软件分析,得到多类型三维高精模型,满足林业调查业务需求。
无人机的应用,还能及时为林业“治未病”。比如针叶黄化、树枝萎蔫枯死等情况,以及一些因为环境因素导致的非侵染性病害,如营养失调、水分失衡等,都可能反映到光谱信息上,计算出植被指数观察数目长势,间接判断树木病害情况。
带岭野生动物也多,特色的动物是中华秋沙鸭,无人机调查可以记录发现秋沙鸭时的位置和时间。这种时空信息可以用来绘制物种分布图,叠加正射影像图,可以做物种分布与植被、水源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使用这些数据来管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群,规划旅游活动,以及监测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
由于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偶尔有偷猎者盗伐者在夜间从事违法活动,利用无人机的红外功能,可以让偷盗者无所遁形。
甚至在治安案件也能让无人机有用武之地。2023年9月,伊春大箐山县五位老人在寒月林场上山采蘑菇迷失方向,但老人在报警后手机便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经公安机关对手机信号追踪调查,最终确定在红光林场,带岭林业局公司紧急派出无人机赶往红光林场。在距离走失群众几百米时,无人机发现失踪人员,最终,5名失踪人员全部找到。
解题
提到东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里人口在不断流失。
数据显示,2023年黑龙江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062万人,较2022年的3099万人减少了37万人。这是低生育率、高老龄化以及人口外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林区巡检又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以小兴安岭林区为例,带岭林业局公司的施业区总面积9674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2883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96%。广袤森林中潜藏的风险,全靠肉眼观测,很容易留下死角和空白。
更关键的是,整个带岭的护林员平均年龄是50岁,难以想象,未来10年、20年之后,还有多少护林员。
借助无人机,或许可以缓解人手不足的难题。“我们有次到了一家林业局,他们说,在某次疑似火点侦查中,一架御3行业版可以替代一个中队20多人的队伍进行抵近侦查。大疆林业行业总监”杨腾说。
带岭林业局公司森防与安全监督部部长李继勇介绍说:“原来一个巡护员巡护3公里往返6公里约2小时以上,用无人机巡护,每半小时巡护一次,有效地提高了巡护效率和频次。”
放眼全国,我国森林覆盖率24%左右,森林面积35亿亩,每天有超过200万名护林员在复杂的林区一线进行巡护。
杨腾透露,从内部数据来看,大疆在林业行业已经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50%,林业行业目前有近万架无人机保有量。
从国家层面,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国家林草局在关于促进林业和草原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表明:“(智能化保护生态系统)要充分运用无人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保护领域、草原生态系统保护领域实现生态保护智能化。”
南方+记者 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