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名学生齐齐圆梦中考!乐从第一实验学校叔华班真牛

南方+ 记者

如果说初中三年是一场马拉松,那么乐从第一实验学校901班(叔华班)已完美冲过终点——中考。 这个班级有个特别的名字——叔华班,班里的34位同学都实现了自己重点高中的梦想,可谓乐从镇最“牛”班级。

乐从第一实验学校901班(叔华班)。

乐从第一实验学校901班(叔华班)。

榜样引领,乐实学子脚踏实地勇追梦

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对梦想的憧憬,901班的34名学生走到了一起。在班主任曾颖斐的眼里,这34名学生,就是34颗耀眼的星星。

叔华班的创建,源于学校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学子的重视。而这一探索,更不得不提一位乐从名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与我们每日相伴的北京时间,是在叶叔华的主持下,用了6年的时间才最终确立;而在我们头顶的宇宙苍穹,还闪烁着一颗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独一无二的小行星。

正是有这样一位科学巨匠榜样引领,乐从第一实验学校901班的34名学生们脚踏实地,每一个日夜,每一份付出,彰显着不懈奋斗的青春年华。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挑战,都镌刻着勇于追梦的成长历程。

901班的学生日志——百日冲刺之路,记录了同学们追梦之路。

互帮互助,成就“最牛寝室”

文浩楠是901班6110宿舍舍长,这次中考,他与同寝室的舍友韦骏康、林铿丞、崔立欣、李昊霖、李嘉毅均考取了进入重点高中所需的高分,成为学校的“最牛寝室”。

“学习上我们挺乐意互帮互助,遇到问题时尽管提,有学科大神细心讲解,一次听不懂就再讲几次,总能解决疑惑,我们还时不时从原有问题中找出新问题,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文浩楠告诉记者。

“舍长是极强的存在,凭一己之力扛起宿舍学习大旗,带领110宿舍走向胜利。初到110时,是他提出一起游戏拉近距离,也让我们迅速活跃起来,他日常生活勤勤恳恩,总是提前早起值日,乐于帮助舍友。在学习上他会解决舍友问题,关心学习状况,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李嘉毅说。

韦骤康是这个宿舍里的一匹黑马,平时的他不考试时“驰”,考前考后则“张”,成绩也并不十分亮眼。但他坚信自己是“潜力股”,把握住最后冲刺的时光,埋头苦追,不卑不亢,不断自我超越,默默地努力,令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名师护航,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这34颗“星星”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科任团队后盾。班主任曾颖斐是初中英语高级教师,担任乐从第一实验学校英语科组长,初三英语备课组长。“阳光初三”是曾颖斐所带班级的标签。

因为长年蹲点初三班主任,曾颖斐深知初三学生学业繁忙,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她以感情建设带动班风建设,以文化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从学生步入初三开始,她就以一系列的班会活动,引导孩子们适应初三。在日常沟通中,她像知心姐姐,听取同学们的心声,了解每个人具体的困境,再一一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并经常给同学们情感上的支持。

乐从第一实验学校举办户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不仅班主任,901班的所有教师都很拼。这是一个持续学习、教学优秀、不断超越的集体。他们课前精心备课,潜心钻研教学,打造高效融学课堂;课上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后精批作业,耐心指导。在学生们的百日冲刺周记上,每一位老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反馈,不断鼓励,给同学们带来动力,帮同学们解决问题。

语文老师康华梅的课堂充满魅力。上课的时候她总能够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十分有趣味,课堂总是思路清晰又生动有趣,内容充实又令人深刻。尤其是后期的语文中考冲刺阶段,康华梅精准抓住考点,让学生们在繁杂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快速找到学习的落点。“如果不是有华梅老师那么科学、条理的备考指引,我这次语文不可能突破110的大关。”901班学生石椅慧说。

901叔华班强大的科任团队

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存在上课能听懂,下课做题难的情况。这其实就是没有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表现,把书本的知识学“死”了。因此,901班的数学老师古浩杰常常跟同学们强调数学应先夯实基础,不应急功近利,要踏实走好学习的每一步,然后再突破自己创高度。

在教学中,古浩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和基础差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布置作业,以此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把基础较好的学生归为卧龙组,把基础薄弱的学生归为凤雏组。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古浩杰会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以基础性作业为主,附加一两个拔高性题目或综合性题目。这样的小组学习和分层布置作业,不仅充分考虑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即将开启重点高中新篇章,文浩楠感恩老师的同时,更不忘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打气:“越努力,越幸运,愿今天为梦想耕耘的你们,在中考定能采撷最如意的果实!”

相关:

如何在中考中“闪光”?顺德乐从第一实验学校学子分享经验

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受访学校供图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