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东莞藏品征集成果展亮相海外

南方+ 记者

在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为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7月14日,“广东‘荔’量 马来飘香——广东荔枝展销品鉴会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藏品征集海外启动仪式”在马来西亚槟城光华展馆举办。槟榔屿广东暨汀州会馆向东莞市博物馆捐赠了全套旧舞狮队装备,成为该征集项目征集到的第一批海外藏品。详情>>

当天,“凝露成珠——东莞市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也在展馆同步亮相。马来西亚莞籍侨胞和当地市民游客走进展览现场,找寻曾经的情感连接与记忆。

展览从藏品征集的视角,通过调拨、捐赠、购买三种主要征集方式,展示东莞市博物馆多年来的征集及保护研究利用成果,让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参与藏品征集工作。作为东莞藏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特色最为突出的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遴选35493件(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212件、三级文物1800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向文博爱好者揭开博物馆的“幕后”。

展览中,不少文物故事吸引了海外华侨华人注意——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自带“流量”的故宫文物。来自故宫调拨的93件/套藏品精美绝伦,代表着中国古代高超的工艺技术,是不少海外观众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一,仅以图片形式也能一览故宫文物风采。

纵观展览,最动人的故事来自社会捐赠部分。容庚、邓白、卢子枢等享誉东南亚的东莞本土大家的捐赠,通过展览为马来西亚观众熟知。

据统计,东莞市博物馆累计获得社会各界捐赠藏品共计5126件/套,占藏品总数的23.7%,几乎涵括所有藏品类别,成为馆藏的重要来源之一。不少观众也留意到展板上的捐赠者信息,不论地区与年龄,来自企业、团体、企事业单位甚至外来务工人员都曾向东莞市博物馆捐赠,让他们从侧面感受到了东莞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引力。

从小在槟城长大的朱女士祖籍在东莞常平,她说父亲从小就告诉她,长大了有机会一定要回东莞看看。看着藏品征集成果展,她留意到李汉仪家属曾捐赠过一件雕塑作品,想到家里可能也有一件雕塑,决心回家再找找看,后续联系博物馆看看是否需要。

叶先生也是在槟城生活的莞籍侨胞,他在展览现场了解到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藏品征集信息。他觉得,全球范围内的藏品征集可以更好地把东莞的地方回忆记录下来,让华人后代可以回去看看早期的东莞。

在槟城,乔治市通过其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街头艺术、多元文化等闻名于世。7月7日是槟城世界遗产日。槟城世界遗产日设立的目的是提高民众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同时鼓励民众维护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古旧建筑,既是对乔治市历史和文化的庆祝,也是对其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赞美。

本次展览也用第二部分“汲古润今”呈现博物馆对藏品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的经验。近年来,东莞市博物馆也打造了全链条式的藏品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希望能通过展览的形式,与槟城就文化遗产的保护展开交流探讨。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表示,东莞市博物馆希望通过藏品征集项目倡导藏品捐赠这一社会善举,希望能和全社会共同建设一座“共有、共享”的现代化博物馆,切实发挥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的作用,积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采写】南方+记者 马新杰

【设计】袁永平

编辑 黄新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