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区共有33个行政村,每个村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最早的村落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短的也有近400年的文化沉积。位于霞山区东边的特呈岛、中部的霞山村、西部的南柳村……数百年的人文积淀造就了如今的乡风文明。在曾经的曾经,霞山区这片村落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他们因何而成?以何为名?为了挖掘霞山村落的历史,保护好优秀的乡村文化,霞山特以“传承村史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带大家了解霞山各村落名字的由来故事……
肇基祖杨大模
为村名发愁时
梦奇龙飞舞,想龙画之地
柳暗花明之际拍案定名
取名“龙画”
……
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
霞山龙画村锐意进取换新颜
跟着小编一起畅游
龙画村之路吧
🚴🚴🚴
村落档案——龙画村
龙画村是湛江市霞山区友谊街道下辖区的一条城中村。龙画村位于友谊街道西南面,距街道办事处约2000米。东依湛江港第一作业区,西与建设街道百儒村、南柳村接壤,南邻湛江港第四作业区,北与建设街道兴隆村(南村)毗邻,为城中村。市道新尚路(原称西太路),省道S373线(湖光路)穿村或傍村而过,靠近湛江火车站(南站)和原湛江市汽车南站,交通便利。龙画村辖区面积582亩,总户数516户,常住人口2090人,流动人口6000人。
探村名
龙画村建村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始祖杨大模从遂溪县文车村初迁海头圩,因地势干涸,明堂狭窄,又另迁麒麟井(今湖光镇麒麟村),几经易址,逐渐形成现今村落。相传,肇基祖杨大模选择村址时,看到这里一马平川,水草丰盛,白鹭齐飞,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其境与梦中梦见的龙画之地相吻合,于是择此地定居,并起村名为龙画村。
探发展
近年来,龙画村发扬党员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完善乡村“三治”体系建设,以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发挥好干部“调解器”和“减压阀”作用,联动乡民共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新天桥、新路灯、新气象……村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休闲文化场所,让村民幸福感触手可及。
龙画村借一条“农民铁路”,通过仓储中心、烟火经济辐射带动,引入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等运营实体,累计租让场地约132亩,打造中远海运新港仓、新港货场百蓬仓等物流基地,沿线及龙画村商业街开设品牌零售店、餐饮店,满足内外消费需求,盘活港区铁路沿线产业资源,带动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强党建、兴产业、树新风、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蹄疾步稳。龙画村,时刻在行动!
【整理】吴欣桃 胡梦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