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车了,那些在中山买房的深圳人现在怎么样了?

南方+

7月14日,深中通道迎来开通后第二个周末,粤B车牌的车辆依然挤满了大桥。对于“半小时车程”“24公里距离”即可体验到的双城生活,深圳市民热情不减。

对于习惯了长距离通勤的深圳人而言,24公里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远:可以是从龙华红山到深圳湾,或是从龙岗中心城进入福田。

缩短的通勤距离让“深圳上班、中山买房”,这一理想中的双城生活场景再次进入大众视野。那些过去几年在中山置业的深圳购房者们,他们怎么样了?

南方+记者 何俊摄

宣布建桥后一天,房价就涨了2000元/平

时隔9年,吴勇依然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2015年底的一个周末,我去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看房,周一就正式宣布要建桥,仅仅过了一天,每平米直接涨了2000块。”

2015年12月21日,深中通道建设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中山开发商趁势打出“一桥深圳、一轨广州”“1/6深圳前海价格,真价格洼地”等广告语,吸引大批量深圳客涌入中山楼市,高峰时占比接近五成。紧挨深中通道的两个片区——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是他们最为青睞的置业区域。

比深圳人更先一步的,是中山房价的迅速飙升。2015年之前,中山楼市住宅价格基本在4000-6000元/㎡。深中通道开始动工后,房价涨幅超过150%。

数据来源:安居客 南方+制图

不过,考虑到地段距离中山市内过于偏远,吴勇当时并未下定决心。等到他2020年再次萌生购房想法时,火炬开发区的房价已接近顶峰。“我以工作地点前海为圆心,40公里的距离为半径,画了一个圆,东莞和中山落在圆内。当时,东莞市内的虎门大桥周边房价已经在2万5左右,而中山仅有1万出头,我认为中山楼盘还具备升值空间,就以1.4万每平米的价格购置了一套一百平方米的住宅。”

位于翠亨新区的马鞍岛,是深中通道进入中山侧的第一站,被称为中山房价“火车头”。2019年11月,万科中天西湾汇开盘,作为马鞍岛第一个入市楼盘,均价突破3万,仅一年后,就于2020年12月宣告售罄。“2015年底,我也去看了马鞍岛的房子,不过那时候根本不对外出售。”吴先生回忆,“相信房价还会涨,是当时投资客和开发商的共同想法,或是说,期望。”

2015年的马鞍岛,岛上还是一片荒凉 图源:中山房叔

供过于求的二手房,究竟要卖给谁?

和吴勇相比,张艳同样选在火炬开发区买房,她的顾虑则要减轻不少。2016年,她同朋友合伙,以56万每套的价格在保利春天里购买了三套130㎡的特价房。并赶在2019年房价迎来高峰时出手了一套,成交价为170万元。

“其实投资的钱已经回本了。”张艳称,但对于剩下两套房,她心里没有底。“即便按9000多元一平的价格卖,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现在那边客户很少,房源又多,一直没能卖得出去。”

7月份中山市二手房房源数量分布 图源:诸葛找房

这是大多数因深中通道而购房的二手房业主面临的现状。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购房经历:“当时买房是想自住,所以没太在意房价的波动。之前是没有挂牌出售的想法,现在则是没办法卖,否则房贷都还不起。”另一位网友也表示:“豪华装修的房子,即使现在亏本卖,都要担心有没有人来看房。”目前,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二手房合计达到3万套,远超中山当地购买力,深圳客也不复昔日的疯狂,选择在桥对岸“冷静”观望。

张艳认为,130元往返的过桥费,对没有能力在深圳置业的工薪阶层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希望可以有更平价的公共通勤方案。“我认为有一类置业人群可以考虑买:想为父母或自己买一套养老住房,却在深圳买不起第二套,或者没有资格买。但是,中山市目前的定位,给人感觉还不是一个非常适合养老的地方,希望在这方面的配套投入可以跟上。”

近一周中山在售房源涨/降价情况 图源:诸葛找房

未来在中山定居不失为一种选择

城市是人们做出置业选择时优先考虑的方面,但在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时代视角下,城与城之间的边界逐步被打破,城市现代生活节奏被重新校准。

“深中通道的确在通行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吴勇当初在选择置业地点时,特意选择了周边配套比较完善的小区,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150万可以在中山全款买一套房,在桥对岸的前海可能就只是一套房子的首付,不想让自己背负太大房贷压力。小区旁边的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一年学费2万元。我特意问了朋友深圳外国语湾区学校的学费,他告诉我中学一年要17万。在中山工作生活,一个人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养活一家人。”吴先生计划在中山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交通便利的条件下,去深圳开展业务也十分方便。

马鞍岛重点规划项目 图源:翠亨新区规划馆

罗振坤是张艳的合伙人之一,因工作需要,常常奔波于深圳、中山、香港三地之间,2016年合伙买房时,单独购买了一套作为自用。“我很喜欢中山这个城市,这里的气候对广东人来说是非常宜居的,饮食基本上都合口味,生活环境也没有很大压力。”

深中通道开通前,深圳中山往返需走虎门大桥,这是罗先生一段痛苦的回忆。“即使在凌晨人少的时候,全程也需要一个半小时,平时基本上都要两个多小时,最久的一次,整整开了5个小时。”罗先生认为大桥通行费整体在预期之内,“单拎出来看没有意义,要和现有情况进行对比:虎门大桥的通行费是40元,虽然深中通道多了20块,但更近的路程也意味着更少的油费,总的算下来最终可能也差不太多。最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时间是最重要的成本。”

吴勇一直密切关注深圳、中山两市一体化进展。日前,中山市政府宣布两市交通另一重磅工程——深南中城际铁路——预可研方案及5个配套专题已形成阶段性成果;深中住房公积金互通新政实施半年内,已向深圳缴存职工在中山购房发放公积金贷款125笔,公积金转移接续801人次;深圳医疗保障局和中山市医疗保障局于近日签订相关协议,深中医保将享同城待遇……“都说东区是在‘白纸上建城’,但纸上也慢慢有了颜色,中山在逐步兑现自己的发展承诺。”

串联起深圳机场、马鞍岛、火炬开发区的深南中城际 图源:中山房叔

“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平替’这个词,花更少的钱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东西,是现如今大家追求的生活方式。”罗振坤分享道,“过去置业时,以后升值快不快?有没有炒作空间?等问题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去思考。现在不同了,更宜居、更轻松、和自身发展结合更紧密等等,变成了主要考虑的方面。”

“大多数人都会回归理性。”罗先生说。

(文中张艳、吴勇均为化名)

【撰文】张秉仁 张玮

编辑 蔡攀攀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