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广州第一盾”!未来广州市中心15分钟直达南站

南方+ 记者

00:22

实探“广州第一盾”!未来广州市中心15分钟直达南站

7月15日,在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接收工作井,西线“大道先锋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至此,由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海珠湾隧道工程盾构隧道段实现双线贯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海珠湾项目是广州中心城区到广州南站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有望解决中心城区出行到南站的交通拥堵问题。未来海珠、越秀等中心城区到南站的通行时间有望从现在的40分钟缩短到15分钟,节省25分钟左右。”广州交投集团海珠湾隧道项目负责人王海君表示。

海珠湾隧道计划在2025年建成通车,目前正在对海珠湾隧道6座联络通道、行车道板和附属工程进行施工,并加快南洲桥梁段及明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预计将对东晓南路接入部分进行交通疏解。

实探“广州第一盾”

刷新掘进速度

在接受井,刚刚破土而出的“大道先锋号”盾构机刀盘正在缓缓转动,站在盾构机底部仰望,至顶部约有5层楼高。

海珠湾隧道工程总投资约116.8亿元,纵跨海珠区、番禺区,全长4.35公里,隧道段长3463米,其中盾构段长2102米。项目于2020年12月正式开工。

隧道段开挖直径则达15.07米,是广州第一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被称为“广州第一盾”。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西线“大道先锋号”和东线“开路先锋号”先后于2023年3月和5月从番禺区南浦岛始发掘进,历经16个月“穿江越城”,双双实现顺利接收。

“这两台盾构机的掘进最快一天可以挖14米,平均一天可以挖10米。”中铁十四局海珠湾隧道项目盾构经理田兆平介绍。其中,“开路先锋号”盾构机月掘进突破324米,仅用12个月即实现东线贯通,一举刷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在华南地区复合地层的掘进速度纪录。“接下来我们将用2个月的时间拆解盾构机和隧道内的管路电缆,在全线隧道内进行铺装、装修、机电设备的安装等。”

在西线隧道内,记者看到隧道已经成形,5号联络通道正在施工。在海珠湾隧道的盾构的隧道内共设置6座横向联络通道,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中第一次采用横向疏散方式的项目,也是国内首次采用机械法实施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项目。

“隧道每300米会在东西线之间建设联络通道。”田兆平表示,以往的联络通道主要采用人工爆破,而海珠湾隧道首次采用小型盾构机打通联络通道,小型盾构机直径为3.8米,在直径15.07米的大隧道内可灵活运输。

创下多项全国首例

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打造“样本”

超大直径盾构叠加广州复杂地质条件,海珠湾隧道工程的施工为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探路”,创下多项全国首例。

海珠湾隧道工程所处位置地表建构筑物密集、周边交通繁忙,且需穿越复杂地质条件,包括长距离穿越泥质粉砂岩地层、两条断层破碎带,尤其是穿越425米长珠江后航道期间,最小覆土厚度仅11米,小于一倍洞径,而最大水压超5个标准大气压,盾构穿越风险极高。

施工隧道分为东西线,海珠湾隧道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刀盘进行掘进,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对同个项目分别采用常压和常规两种刀盘进行双线掘进施工,为华南地区复合地层超大盾构掘进收集更为齐全的数据参数。其中,使用带压刀盘的盾构机后始发先贯通。

海珠湾隧道施工也是国内首例最大规模超大直径盾构磨群桩施工。海珠湾隧道工程盾构段先后穿越中核商务大厦、洛溪岛民房、中化广东建筑群及广州历史保护建筑等多处敏感构筑物,共涉及较大风险源26处,影响范围内房屋近600栋。为此,施工对多达2.35万平方米的既有多层建构筑物实施原位保护,即在不拆除建构筑物的情况下进行桩基托换施工,不仅避免大拆大建,还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对周边企业、居民的影响,在浅埋情况下通过桩基托换技术完成施工。

在此基础上,施工对敏感房屋沉降、倾斜进行“一对一”监测,及时掌握、分析重点建构筑物动态信息,实时进行数据调试,始终将盾构机参数保持在最优状态,确保掘进施工安全高效。在穿越洛溪岛影响范围600余栋建筑时,将沉降控制在5毫米内,实现毫米级沉降控制。

此外,海珠湾隧道顺利入选广东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创建项目。一线的数字一体化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电子沙盘结合BIM模型,应用智慧物联、电子围栏、UWB近场定位等技术,实现施工工序实时监测、刀具磨损数据实时传输、一线产业工人位置实时定位。

为保证隧道使用寿命,全场景智慧管控系统给每片管片派发“身份证”,管片全生命周期信息“一码通查”,同时施工改装应用喷涂机器人,喷出雾化脱模剂全面覆盖无死角,在有效提高喷涂质量的同时,减少脱模剂损耗。为了提高盾构掘进同步注浆密实度和隧道结构稳定性,广州交投集团联合中铁十四局开展新材料、新工艺专项攻关,研发具有缓释效果的水下不分散注浆材料,经反复试验后在穿越洛溪岛段时大规模应用,解决了普通砂浆在地下动水状态下易离散流失问题。此外,广州交投集团还积极响应“一江两岸三带”发展规划,创新实践TOD综合开发新模式,对隧道上方和周边地块进行集约综合开发,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区域开发价值。

【全国首创“挨个数”】

1.国内首条在复杂红层地质连续穿越密集建筑群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穿越洛溪岛影响范围600余栋建筑时,将沉降控制在5毫米内,实现毫米级沉降控制。

2.国内首例最大规模超大直径盾构磨群桩施工,对多达2.35万平方米的既有多层建构筑物实施原位保护,在浅埋情况下通过桩基托换技术完成施工。

3.国内首次对同个项目分别采用常压和常规两种刀盘进行双线掘进施工,为华南地区复合地层超大盾构掘进收集更为齐全的数据参数。

4.国内首次采用机械法实施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项目,也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中第一次采用横向疏散方式的项目。

【文字】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苏林建 郑玉茹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