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群:盐步内衣变革者|沥商传奇

南方+ 记者

banner

编者按

06:01

黄爱群:盐步内衣变革者|沥商传奇

黄爱群几乎每天都要到车间巡看一遍。

作为广东新怡内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怡内衣”)董事长,她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打造了这一家内衣界的翘楚。看着车间里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她时常会想到当初,自己做裁剪工时那股不服输的劲。

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企业家是刺激和发动其他一切事情的中枢,他们四处寻找艰难和挑战,为了改变而寻求改变,他们敢于冒险,乐此不疲。在“中国内衣名镇”大沥盐步,在许多像黄爱群一样的企业家身上,人们都能看到这种特质。

从1976年初入社会,到1987年成为盐步制衣厂负责人,再到2000年改制成立新怡内衣,随后打造依曼丽、莎莲妮等知名自主品牌,黄爱群这辈子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跟内衣打交道,一次次冒险而上,参与了行业的一次次变革。

她是盐步内衣产业百亿集群发展史上一个少不了的人物。

2000年,黄爱群与几位元老一起接手盐步制衣厂,改制成立了新怡内衣。受访企业供图

盐步自己的内衣厂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内衣产业,伴随着一批优秀企业家的成长而崛起。

黄爱群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穷苦时光,也见证了春风满地的火红年代。

她在家里七姐妹中排行最小,四岁时父亲就不在了。1976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她即参加工作,先后进入灯具、电子等行业。19岁时,她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进入当时香港黛丽斯与盐步城区实业总公司合作开办的丽施内衣厂,从一名普通的裁剪师做起。

“我本身不是擅长手工活的人,但在当时有份工作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一做就喜欢上了,然后就做了几十年。”黄爱群先熟悉了车间的各个流程,然后很快就向技术和管理骨干过渡,成为车间主任,展露出经营管理的才能。

20世纪80年代,许多行业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然后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一旦有一家企业打开了口子,就有很多人从这家企业出来创业。丽施厂就是这样一家“黄埔军校”,不少人逐渐从这里“毕业”然后选择自主创业。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从引进到自主,是产业崛起的必然。1987年5月,盐步相关部门感到内衣制作技术并不难掌握,而且外部的市场需求也很大,于是决定创办一家盐步人自己的内衣厂。这家企业由集体出资,命名为盐步制衣厂。

一件事情,谁来干,基本上决定了这件事能不能干成。这家新的内衣厂,一定要找到最优秀、最合适的人来负责。

黄爱群等三人被选中,成为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们带着20多名伙伴和15万元启动资金、100台二手衣车,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

黄爱群等人带着20多名伙伴和15万元启动资金、100台二手衣车,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受访企业供图

从今天回头看20世纪80年代,也许人们会说,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年代。但是在任何时代,“捡钱”需要的眼光和努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对于黄爱群等人来说,最直接的问题是,生产能力有了,销路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跟当时的一些丽施厂“毕业生”自创企业可以直接从老东家拿代工订单不同,盐步制衣厂的销售也要自己想门路。经过多方联系,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为其介绍了一笔订单。靠着这张单子,盐步制衣厂从年中到年底忙活了半年。

创业的风险其实无处不在。半年期,可以说是“新手保护期”。黄爱群创业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来自于半年后。

快过年了,新的订单却还没有着落,黄爱群和伙伴们决定拼一把。一天中午十二点,他们从佛山出发,开着一台破旧的农用车到深圳拜访一个香港客户,约了客户下午六点见面。路上虽然各种塞车、烂路、意外等情况,但是他们很坚定,排除万难也要到。本来四个小时的路程,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才到。客户见到这样真诚的他们也备受感动,最终敲定了合作意向。后来,他们跟这个客户的合作保持了十几年。

就这样,一个盐步人自己的内衣厂,逐渐站稳脚跟。

为中国女性造内衣

创业艰难百战多。

如果把时间的尺度放大到几年、几十年的企业发展中,多开几个小时的车也算不了什么。但就是这样的一点一滴,逐渐汇成了一个成功企业、一个产业集群的大江大河。

2000年,盐步制衣厂的资产规模,已经从开办时的15万元扩大到近千万元。在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下,盐步制衣厂也顺应形势进行了改制。作为企业创办人,黄爱群对这家自己投入十多年心血的企业未来非常有信心,于是与几位元老一起把公司接下来,改制成立了新怡内衣。

在其位谋其政。从管理者到企业所有者,虽然做的还是那些事,但视野已经完全不同。

“作为企业家,首先要考虑工人有没有粮出,再考虑自己赚钱的事情。”黄爱群说,虽然企业是自己一步步带起来的,但转制以前自己也是打工者,做得好一点、差一点,拿得就多一点、少一点,但不用承担资金压力。转制之后,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样样都要操心。

企业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题家”。一切的问题,早已隐藏在过去不充分的发展中。一切的问题,也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

之前的盐步制衣厂,虽然多年发展稳健,但是长期停留在代工业务的“舒适区”,没有自己的品牌,而且也不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转制之后,新怡内衣首先就希望掌握先进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从2001年开始,新怡内衣的自主品牌逐渐推出,首先面向国内市场。但是在国内市场面前,新怡最大的困难还不是没有品牌知名度,而是产品不对路。内衣是最贴身的衣物,一点点瑕疵都对舒适度影响很大。同样的版型使用不同的材料、花纹,穿起来的感觉也完全不同。过去做出口代工,所用的版型、材料、设计乃至生产工艺,都是针对外国人尤其是欧美女性的身材特点。刚开始做的时候,新怡对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了解都很少,所以产品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内衣承托点要怎样设计?人体力学要怎样符合?哪种材料最适合?怎么才能让中国女性穿得健康舒适?当时在内地,对于内衣的高水平研究非常少。通过朋友介绍,黄爱群找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来给新怡内衣“上课”,指导他们造出适合国人的内衣。

经过五年的不断尝试,新怡内衣终于在2006年真正打开了国内市场,国内业务实现了盈利。在这几年里,新怡内衣一直是国内外两条路走,用国外的订单贴补国内的品牌。在黄爱群看来,这个过程就像养小朋友一样,一开始都要全力付出,但很长时间之后才能看到效益。

2006年,新怡内衣的国内销售额占约两成。到2010年,其国内外销售额就各占半壁江山。如今,其国内销售额占90%以上,成功打造了依曼丽、莎莲妮、霏缦、雅歌莉等多个品牌,真正为中国女性造内衣。

新怡内衣已打造依曼丽、莎莲妮等知名自主品牌,在盐步内衣集群中占有重要一席。受访企业供图

数字化的先行者

就在黄爱群推动新怡内衣快速崛起的同时,一场更深刻的变革,席卷了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中国制造业。

这就是数字化。身处制造业最前沿,没人能够置身于数字化的浪潮之外,唯一可以选择的,是早投入还是晚投入、大投入还是小投入。这些年,新怡内衣的数字化转型走在了行业前面,累计投入达数千万元。

黄爱群还记得,其企业在2000年前,所有管理工作几乎都是由人工完成。转制之后,新怡内衣逐渐引入计算机和互联网。当时很多老员工不会打字,转型起来非常吃力,但是慢慢也都过来了。

2003年,新怡内衣从法国率先引进数字化全自动裁床设备,这不仅领先于其他盐步内衣同行,在当时的广东也是非常少有的。因为黄爱群知道,数字化不仅要体现在管理,更要打通生产一线。2008年,新怡内衣在盐步内衣企业中率先引入了ERP企业管理系统。

“我们一路走来的经验,就是一定要用数字化的系统去支撑整个企业的运营、生产。”黄爱群说。通过数字化转型,其单件产品能耗降低约20%,人均产值提高约20%。2021年,新怡内衣获评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2021年,新怡内衣获评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虽然新怡内衣在生产、管理方面的数字化走在了前面,但是在营销渠道方面的数字化,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内衣作为最贴身的衣物,消费者对其材质、舒适度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特别突出,要改变其传统的线下消费习惯并不容易。

变化往往需要一个契机。

“新的消费趋势及渠道平台,我们不可以去改变,但必须要去适应。”黄爱群说,在这个拿着手机就可以买东西的时代,新怡内衣必须把电商做好才有未来。新怡内衣早在2009年就建立了专门的电商运营团队。近年来,新怡内衣顺势抢抓直播电商、抖音等新风口,组建主播团队和直播运营团队,力求在直播赛道上更进一步。

2023年以来,大沥提出打造大湾区直播电商第一镇,相关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新怡内衣电商有了新的支撑。黄爱群希望,借助数字技术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造出消费者更喜欢的内衣。

只要敢于拥抱新的思维和运营方式,这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穿越时代的风雨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

黄爱群是一个见惯风雨的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市场上一度盛行许多伪劣产品,给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造成巨大压力。但是黄爱群始终坚持,无论如何都要按期按质把产品交到客户的手上。

曾经有一位香港客户,专门做了一面“质优期准”的牌匾给黄爱群。早年为了保障交期,包括黄爱群在内的管理层都经常要到车间一线补位,就算三天三夜不睡觉也要把货做出来。如果货赶出来的时间晚了,传统海运无法按期交到客户手上,黄爱群就会选择走空运,即便费用贵了好几倍,也要确保准时交付。

“我从出来做事到今天,‘诚信’两个字永远摆在第一位。新怡内衣三十多年里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点也是信誉。”黄爱群说。

诚信,不只是在外要讲,在内更要讲。对黄爱群来说,新怡内衣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都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企业。每一个重大决策做出前,她都要与同事们开诚布公地沟通,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更加顺利地推进每一件事,让大家都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要连续几十年做到“质优期准”,不但需要苦功夫,更需要巧功夫,那就是研发。内衣看起来是传统行业,实际上款式、面料每年都在迭代,不持续研发就不可能发展。近年来,新怡内衣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过千万元。

内衣款式、面料每年都在迭代,不持续研发就不可能发展。

企业在发展,做企业的精神也在向下一代传承。2010年,儿子何俊文从中山大学毕业,在外历练两年后回到公司,黄爱群为其制定了一个长期的成长计划。就像当年黄爱群从一个车间工人一路成长一样,何俊文也从最初级的职位开始,在公司各个部门历练,仓库、跟单、研发等很多工作都做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前程。如今,他已经成为公司总裁,而且担任南海区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他认为,“新生代企业家应该以自己的创新精神把企业打造成为更加强大的创新主体,把它带到一个发展新高度。”

而对于黄爱群来说,新怡这家企业、内衣这项事业,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就要做到极致。”她说。

【对话】

务实是沥商最大的特质

南方+:在大沥从商三十多年来,你跟无数大沥企业家打过交道。你眼中的沥商精神是什么?

黄爱群:务实!我感觉在大沥,每个企业家都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的事。我经常打交道的那些企业家,不管是做内衣,还是有色金属、商业地产,他们都在埋头苦干。很多企业的产品品质,都不输给国际大牌。但是反过来说,我们对做营销、讲故事不是很擅长,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我们在务实的基础上还要提升的方面。

南方+:除了自身企业,你也担任许多社会职务,是佛山企业界唯一的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这些与企业经营有什么联系?

黄爱群:无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有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家担任社会职务虽然要花费不少时间,但通过外部的学习交流,很多时候都能够反哺企业发展。如果每天坐在公司不出去,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展到什么样子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其中的平衡之道要靠自己把握。

南方+:你的儿子何俊文在新一代企业家中也属于佼佼者。对新一代企业家,你有怎样的寄语?

黄爱群: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自己的成功只是50%,下一代的顺利接班乃至更加成功,才是100%。在培养的过程中,我认为要“先做人后做事”,让其做一个诚实有担当的人。对于具体的事情,我对他从小就操心得不多。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更多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

其实企业经营,始终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企业跟炒股不一样,每一个经营的细节都需要自己去了解和探索。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长久。所以我也希望年轻的新一代企业家们,可以把务实的沥商精神发扬光大,一步一个脚印把企业做好。

【调研手记】

内衣产业不仅传统,更是一个科技产业

在一般人的眼中,内衣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但是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不仅是一个传统产业,更是时尚产业、科技产业,有着不断焕新的生命力。

例如黄爱群,在进入内衣行业之前曾经短暂地在电子行业工作过。她入行后很快发现,在这里工作并不比在电子厂简单。成为企业经营者之后,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创新对内衣的重要性,为此而邀请香港的教授前来指导,每年也花重金在研发上。至于管理、运营的数智化转型,更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唯有把一个产业看得重,才能把一家企业做得好,让市场、消费者认可企业的产品。这是黄爱群的成功之道,更是盐步内衣集群的成功之道。

【采写】熊程

【拍摄】戴嘉信 廖明璨(除署名外)

【剪辑】杨晖桃

【海报】严经纬

更多阅读:

专题|沥商传奇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