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机场到卖毛毯,这家粤企在非洲拓边界|出海新机·“非”行日记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时间:7月5日

地点: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经济开发区

天气:晴

中辰国际集团公司门口,两边挂着“福”字,如此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让外界一看便知这是从中国来的企业。

看好非洲市场前景,一批中国企业深入当地挖掘广袤市场蕴藏的机会。中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提供钢结构产业到纺织、化工等,不断编制着非洲的生意经。

以钢为起点,延伸到纺织、化工

中辰落地非洲,始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为求生存,中辰迫切希望寻找新机会。也就是在这一年广交会上,来自卢旺达的政府采购团来到了中辰的展位,提出了采购钢结构产品的订单需求。由于本地技术不足,卢旺达还提出,中辰派人前来进行技术指导。

在当时,卢旺达也找过好几家其他类似企业,但由于要求派人到卢旺达而被拒绝了。这些企业大多都是因为对非洲市场不熟悉,担心有风险。

中辰选择派人前往考察,龚文一行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呆了一个多月,也顺便考察当地市场,用他的话就是,“逐渐喜欢上这个地方,觉得还不错,没来之前觉得当地天气炎热、贫穷,但来了之后感官有了很大改变”。

第一个项目是机场,在中辰的支持下,卢旺达机场从一个破旧小机场,逐步提升为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机场。机场的变化,让时任卢旺达总统看在眼里,中辰又很快接到了大会堂钢结构项目。

凭借高举高打,拿下两大地标式的项目之后,中辰树立了品牌形象。卢旺达并没有标准的厂房和钢结构,中辰国际董事长龚文带着技术、商务人员,拿着投影仪,上门找当地建筑商,一步步开拓市场。

面对接踵而来的订单,中辰决定“落户”非洲,基于对非洲市场的深耕,业务又从纵向转向了横向。

由于建筑针对的群体和市场比较特定,也就意味着规模有限,而日用品面向大众消费,市场也更大。2017年,中辰开始跨界到纺织品生产。国内制造业企业会因为卢旺达市场太小而放弃,但在中辰看来,卢旺达适合小体量的工业。

中辰又在乌干达设厂,由此不断延伸到东非其它国家。截至目前,中辰在非洲的营收已经接近整个集团公司的半壁江山,海外业务广泛涉及纺织、化工、建筑、钢铁等等。

地处非洲心脏位置的卢旺达,多年来GDP增速位列非洲各国第一。而且卢旺达作为东非共同体之一,由于东非共同体五国之间没有关税和贸易壁垒,布局卢旺达,也意味着可以辐射东非共同体接近两亿人口。

踩坑法务税务,要重视合规经营

在拓展生意经的过程中,龚文明显感受到,当地对制造业的重视,比如,同样是贷款利息,卢旺达对制造业设定在10%左右,其它行业则是在18%。

当地物资奇缺,中国企业出海,也带着中国的原材料、设备一起走向非洲大地。

“包括纱线、胶等原材料,90%是从中国带过来。我们把中国好产品带出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变化。”中辰国际东非总裁陈丽生说,建筑玻璃、建筑铝材,也都是要从国内进口。

中辰也想过培育本地供应链企业,比如乌干达就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口铝锭再生产铝型材,中辰再从这家中国企业手中进口铝型材,一些门窗等配套,也尽可能在中国企业中完成配套。

“国内配套非常丰富,而你在这边啥资源都没有,同样的产品这里要贵上3倍,而且基本上都是靠进口。”陈丽生说,非洲机会很多,但难的是长久扎根,如何把机会转化为行动。

不同的产品线,让中辰也要不断寻找贴合当地的营销方式。例如,毛毯又是另一个不同的营销模式。中辰在卢旺达、乌干达等最繁华的市中心开设店铺,作为形象展示窗口,带动批发和出口,而零售方面,则需要业务员开着一部车,一个村一个村走街串巷销售。

出海过程中,也踩过不少坑。第一个“坑”是财务,当时聘请了当地会计师完成,没想到也存在不规范之处,被税务局审核发现,罚款就有400多万元人民币。心有余悸的中辰,决定培养自己的团队,接手财务管理。

第二个“坑”是法务。当地规定工作满6个月之后就要与工人签署一些福利条款,但被中辰忽略,以至于遭到员工停工。最后中辰与员工谈判,补缴数万元才宣告结束。

“要合法合规经营,这里对税务等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陈丽生说,很多人来了以为就能赚到钱,但如果没有长久扎根的想法,真的就会一地鸡毛。

她也目睹了个别中国人在小赚一笔之后就挥霍无度,以至于声名狼藉,最后只能卷铺盖走人。

【行思录】

中小企业出海,“稳”字当头

如果说,上一波全球化浪潮的背后推手和赢家是跨国公司,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聚焦面向全球的新市场,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一批中国企业异军突起,走上了全球舞台。

中辰为例,这一批中小企业的出海,更多起步于“求生存”,充分展现了草根的韧性,始终稳扎稳打,首先是跟着订单一起,迈出了走出去的这一步。其次是高举高打,先从机场、总统府等订单做起,树立品牌形象,在一个领域纵深突破后,再横向拓展产业和区域,不断发现商机。

生意可以很小,但必须走出去。在调研中,不少中国企业带着对非洲的固有认知,始终存在“畏难情绪”。而接下来,还将会有一批更上游的原材料企业,随着链主企业一起出海,这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跨国公司不可同日而语,但凭借稳扎稳打,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统筹】程鹏 郭小戈 马华

【策划】陈韩晖 赵兵辉

【支持】中德制造业研修院  南方制造业企业家联盟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