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已进入高发季!

高要发布
+订阅

“暑假到了,如果你想游泳,能不能去西江、山塘、水库?”“你在水边玩耍,一不小心落水了,你怎么自救?”“你和小伙伴在水边玩耍,他不小心落水了,你要怎么做?”这是来自肇庆市水上搜救队的防溺水“灵魂三问”。

天气渐热,因嬉水、河边玩耍、游泳等引发的溺水事故进入了高发季。怎样让孩子们认识到水的危险,掌握溺水急救知识?千叮咛万嘱咐,不如一次“亲身遭遇”来得深刻。

暑假到来之前,高要区第三小学邀请肇庆市水上搜救队进校园开展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把课堂搬到了户外,让同学们在“模拟池塘”里学习防溺水知识,敲响“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警钟。当天,学校的足球场上支起了一个充气大水池,学生们兴奋地围着这口“模拟池塘”,小声讨论,兴致勃勃。

▲ 赖英娜 摄

01 遭遇溺水时,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肇庆市水上搜救队的工作人员进入水池,模拟了各种意外溺水场景,随后邀请同学们亲身体验。在工作人员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参加体验的学生进入水池,把脸扎进水里憋气,3秒、5秒、10秒……有的同学有些难受,很快把头抬了起来。有的同学虽然脸部浸水时间较长,但坚持了没多久还是抬离了水面,张口呼吸空气,“很难受!呼吸不了!”逼真的溺水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溺水带来的窒息恐惧和无助,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溺水的危害。

0自己不慎落水时,应该怎么自救?

在搜救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在水池里模拟了一遍自救过程:在水中保持镇静,闭住呼吸,双手抱在胸前,头往后仰看向天空,保持口鼻浮出水面进行缓慢换气,带动身体上浮,等待救援力量到达。肇庆市水上搜救队队员黄铧涛介绍,这种“仰飘”的姿势需要的力量较小,是最合适的自救姿势,可以为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0如果遇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应对?

搜救队工作人员再次邀请学生进行了示范。参与演示的救援学生站在“岸边”,试图拉回“落水者”,反倒一下子被“落水者”拉入水中;而众人手拉手施救的方式,也因其中一人“不慎滑倒”导致救援失败。

“看到了吧?你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如果看到有人落水,你们不要轻易救援,大声呼救或拨打110、12395请求大人帮助更有意义。”这些错误示范,让学生们对自身力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采取正确的施救方式,将身边的书包、篮球、水桶、救生圈等工具抛向落水者,落水者借助救援工具,成功游回了岸边

▲ 以上图片 赖英娜 摄

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让学生们真切地感知到水域的危险性,以及掌握科学自救、施救方法的重要性。

参与演练的学生何俊儒感慨道:“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防溺水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怎样自救互救,要拨打120、110或12395来寻找大人的帮助,或通过矿泉水瓶和裤子来进行自救和互救。马上要放暑假了,如果我要游泳就去专业的、有安全设施和防护人员的游泳馆。”

学生曾紫萱说:“我们不能去野外、江边湖海、无安全设施和救护人员的地方游泳,更不可一个人擅自下水游泳,一定要有老师或者家长的陪同才可以去游泳。看见有人溺水之后,不能擅自施救,要及时拨打110求救,或者拿比较轻、有浮力的物品,抛下去救人。”

▲ 以上图片 赖英娜 摄

高要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确保学生度过安全健康的暑假,各学校在区教育局部署下进行“1530安全教育”,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周末放假前5分钟,假期30分钟的安全提醒”,内容涵盖了防溺水、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火、网络安全等方面。

高要区第三小学校长卞银益介绍,在防溺水方面,除了主题班会、学科渗透外,学校还多次邀请肇庆市水上搜救队到学校开展“体验式防溺水安全宣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另外,学校还通过“防溺水大数据平台视频监控”,有效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而在交通安全方面,学校成立了“少年交警队”,每天上学时在学校周边“执法”,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来宣传交通安全规则。并通过“智能AI交通劝导系统”提醒、教育学生乘坐摩托车或电动车要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智能+”的暑期安全宣传教育,让学生和家长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家校社”一起承担起学生安全教育责任,共同营造安全、健康、快乐的暑假环境。

很多人对溺水存在认知误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溺水后都会大声呼救吗?有游泳圈就一定安全吗?关于溺水,这九个真相请掌握!

原标题:高要:“模拟池塘”防溺水 让孩子更长记性

部分资料来源:应急管理部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赖英娜 任桀熠

编辑:黄绮雯

二审:李一双

三审:王雄伟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