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庆一群老人坐地铁去菜市场卖菜的视频再次进入网友视线,网友称,“智能时代的列车虽然很快,但也没有丢下他们”。
视频中提到的地铁是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于2022年6月开通,它的开通连接了渝北区石船镇和市区的交通,为周边菜农们扩大了贸易圈。
地铁开通前,菜农大多在石船镇上卖菜,镇上人流有限,菜卖得慢,菜价也低;地铁开通后,菜农们发现,市区的菜价能卖得高一点,于是大家纷纷选择坐上地铁到市里卖菜。渐渐地,地铁上的菜农越来越多,这条地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背篓专线”。
菜农乘坐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准备前往城区的菜市场售卖农产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菜农们乘坐“背篓专线”,去往市区的各大菜市场,既解决了菜农卖菜难的问题,又让城市居民享用更多新鲜的农产品,这是城乡融合的生动例证,也传递着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的温暖与包容。
同样在山东,有一列穿行山野50载的7053/4次公益“慢火车”,它五十年如一日地开行在铁路线上,全程184公里票价11.5元,站与站之间的最低票价仅为1元,已然成为游客探索鲁中山区的“新风景”。
7053次公益“慢火车”的历史,最早要从1974年前后说起。当时的7053次公益“慢火车”是一趟铁路职工内部上下班的通勤车,后来为满足沿途山区几十个村庄百姓的出行需要,“7053”开始对外售票。
再后来,蒸汽车头换成了内燃机车头,车厢椅也换成了皮座椅,直到2020年,列车加挂餐车并升级为空调列车。
7053次公益慢火车
尽管这列穿梭于山野中的慢火车一度因旅客减少面临运营亏损,但为保障村民出行,铁路部门还是决定保留线路、维持原票价,且一保持就是50年。
时至今日,这趟时速仅为40公里的列车成为最受喜爱的“庄户列车”,农户带着自家农产品去镇上摆摊,维持生计。
7053次公益慢火车
它又成为充满欢声笑语的“带货列车”,铁路沿线几个乡镇的市集规模不断扩大,游客赶大集、体验农家乐,小火车把“带货”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它还逐渐转型成“旅游列车”,伴随网络达人解锁列车途经的15个古村落和6个特色小镇,诸多齐鲁风情逐渐被挖掘,不少游客纷纷前来只为感受鲁中城市的温暖与热情。
与“背篓专线”相似,这辆“蜗行”的绿皮火车,串联起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承载了当地人的生活与情怀。“慢火车”上有生计,亦有诗和远方。
资料来源:新华社、齐鲁晚报、半岛新闻网等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姜凯宁 策划 吕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