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国资委官网发布了国内创投行业龙头、深圳市属国企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2023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总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上期罕见“腰斩”。从公司投资方向,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等硬科技比重最高。
深创投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国资控股创业投资机构之一,成立初期深圳市政府对其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经济规律办事、向国际惯例靠拢”的经营方针,坚持“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深创投已成为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集团,注册资本从成立之初的7亿元增至100亿元,管理各类基金总规模累计超过40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逾千家。
深创投引入75家已投企业签约落户深圳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并首创Pre-IPO投资模式,2007年开创设立国内首支政府引导子基金,并通过全国布局战略,后新增公募基金、母基金和S基金管理业务等业务,依托超过100只政府引导性创投基金,形成了全国性投资和服务网络,打造了业内享有盛誉的“深创投”“红土”“SCGC”系列品牌。
深创投截至2023年底公司基金管理规模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历经多年发展,深创投已成为国内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本土创投集团公司之一,2016-2023年,在清科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年度评选中,深创投均为本土创投机构第一名,市场竞争力极强。
2023年,受行业监管趋严、IPO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基金总数量和募资规模、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退出案例均持续下降。未来随着IPO监管态势日趋严格,私募股权所投项目的退出压力将增加。
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未实现收入)。
深创投2022-2023年公司收益构成情况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年报介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0亿元,同比增长11.93%,主要来自控股子公司中新赛克营收增长。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23.34亿元,同比下滑46.39%,其中,投资收益有所增长,得益于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高于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未实现收入)主要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较去年同期降幅达86.36%,主要源于2023年非上市股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所致。因此,营业收入合计为42.14亿元,同比下滑30.16%。
中证鹏元对深创投债券信用评级报告截图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年报介绍,公司利润总额20.94亿元,同比下滑44.24%;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下滑45.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4亿元,同比下滑49.97%。
比较过往2014-2023年数据可见,公司营业总收入、投资收益及归母净利润在2021年均达高点,此后两年三项指标数据均有所下行。
深创投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及投资收益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另外,公司总资产较年初减少15.32亿元,降幅为2.86%;净资产较年初增加了3.88亿元,增长幅度为1.33%。
2023年,公司投资创投项目139个,投资金额135.32亿元。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为公司2023年投资比重最高的两个行业,分别占比56.71%和23.02%。从创投项目投资阶段分布来看,2023年,天使期、初创期和成长期项目合计占比94.24%。
深创投2023年底公司创业股权投资项目情况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年报还介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方面2023年末达142.94亿元,较年初减少了9.34亿元,降幅6.14%。主要系收回投资减少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单位分红减少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基金所持的上市股权市值增长低于上年同期等原因所致。
年报强调,深创投将2024年继续定为“高质量发展年”,工作计划包含:审慎稳健做好投资工作;切实加大投后监督管理和多元化退出力度;加快推动大类资管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公司面临几个重大风险:宏观经济及外部环境风险;优质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退出愈发困难的风险。
撰文/制图 南方+记者李荣华
实习生 陈子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